2024年,陇县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五区建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优结构、破瓶颈、赋新能、稳增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夯基提质。
一、综合
依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4%,增幅较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6.4%,增幅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4.1%,增幅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为24.4:22.5:53.1,与2023年相比一产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提高0.3个百分点,三产提高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20.9%、33.4%和45.7%,分别拉动GDP增长0.9、1.5和2.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92元。
2020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02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1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51%。
2020年—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24.79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1.67亿元、增长2.3%,牧业产值14.62亿元、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52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增加值15.10亿元、增长5.9%,林业增加值0.93亿元、下降1.7%,牧业增加值7.91亿元、增长0.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10.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01万亩,较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11.26万吨,较上年增长1.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6.49万亩、较上年增长0.3%,总产量4.54万吨、较上年增长0.4%;玉米播种面积16.74万亩、较上年下降1.8%,总产量5.80万吨,较上年增长0.7%。
2020年—2024年粮食产量及增长速度
2024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增长(%) |
||||
粮食 |
11.26 |
1.1 |
||||
夏粮 |
4.55 |
0.4 |
||||
#:小麦 |
4.54 |
0.4 |
||||
秋粮 |
6.72 |
1.7 |
||||
#:玉米 |
5.80 |
0.7 |
||||
豆类 |
0.42 |
7.7 |
||||
薯类 |
0.35 |
6.1 |
||||
油料 |
0.47 |
9.0 |
||||
#:油菜籽 |
0.43 |
9.7 |
||||
烟叶 |
0.23 |
-20.4 |
||||
蔬菜 |
15.15 |
5.1 |
||||
水果 |
6.52 |
5.2 |
||||
#:苹果 |
5.71 |
6.2 |
||||
柿子 |
0.23 |
-0.9 |
||||
桃 |
0.48 |
0.9 |
||||
2024年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 | ||||||
指 标 |
计量单位 |
总 量 |
增长(%) | |||
牛存栏 |
万头 |
3.93 |
-24.9 | |||
猪存栏 |
万头 |
1.93 |
1.1 | |||
羊存栏 |
万只 |
28.98 |
-13.6 | |||
#:山羊 |
万只 |
28.61 |
-13.5 | |||
家禽存栏 |
万只 |
39.18 |
-20.3 | |||
牛出栏 |
万头 |
2.33 |
-9.3 | |||
猪出栏 |
万头 |
2.12 |
-3.6 | |||
羊出栏 |
万只 |
11.78 |
11.4 | |||
家禽出栏 |
万只 |
26.86 |
-0.04 | |||
肉类总产量 |
吨 |
7692 |
-0.3 | |||
奶类总产量 |
万吨 |
18.26 |
-9.1 | |||
禽蛋产量 |
吨 |
2212 |
-1.6 | |||
蜂蜜产量 |
吨 |
418 |
-1.6 | |||
全县林地面积233.83万亩,草地面积71.6万亩。全年核桃产量17722吨,较上年下降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9.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增长25.3%,重工业产值增长11.0%。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60亿元,较上年增长9.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9%。按门类分,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0.2%。3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2.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
2020年—2024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增长(%) |
冻肉 |
吨 |
681.01 |
40.6 |
乳制品 |
吨 |
21489 |
18.2 |
酱油 |
吨 |
39.7 |
-71.0 |
食醋 |
吨 |
1018 |
-18.0 |
饮料 |
吨 |
933.33 |
84.6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56.98 |
48.4 |
水泥混凝土电杆 |
根 |
18056 |
-3.8 |
石膏板 |
万平方米 |
6.5 |
-23.3 |
砖 |
万块 |
12377 |
-8.7 |
瓦 |
万片 |
3916 |
7.8 |
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 |
吨 |
90890 |
9.2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41443 |
3.7 |
2024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户,占规上工业总数的40.6%。其中,新材料产业6户,新能源产业4户,生物产业3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5.54亿元,较上年增长42.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2%。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1亿元,增长2.5%。具有资质等级的4户建筑企业全年共签订合同额13.18亿元,下降11.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43亿元,下降12.1%;年平均从业人员1686人,下降2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93万平方米,下降1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6.65万平方米,下降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8%。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9.8:30.8:59.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41.5%,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4.4%,制造业投资增长3.2倍。
2020年—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22亿元,下降17.0%。商品房施工面积33.62万平方米,下降0.4%;商品房销售面积5.53万平方米,下降10.8%。
五、商贸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2%。
2020年—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下降8.8%,零售业零售额增长8.5%,住宿业零售额增长6.8%,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5.8%。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937.27万元,较上年增长45.1%。
大美关山夯基提质、聚客引流,风景区立法顺利实施,《大秦关山》实景剧改版升级,矩阵式策划举办“大美关山 生态陇县”成都招商推介会、草原风筝节等系列宣传活动,入选全国大暑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旅游新业态、新场景加速涌现,建成峪见关山、山居精舍等高端民宿,龙门驿国潮馆、欢乐多游乐园体验感满满,和氏乳业入选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固关里生态旅游景区、新集川龙门驿创建为3A景区。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射箭比赛、全省民间社火展演赢得广泛赞誉,获评全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先进县。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旅行社服务点5家,星级宾馆饭店3家。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070.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62亿元。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旅客运输量58万人次、同比增长41.5%,旅客周转量2204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7倍。年底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达到1741公里,较上年增长2.3%。年末拥有营运汽车578辆,同比增长31.4%。其中,普通载货汽车410辆,增长12.6%;载客汽车68辆,下降10.5%。在册出租汽车79辆,年末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31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5257万元,较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711万元,下降5.6%;电信业务收入11546万元,增长13.7%。年末电话用户达到14.5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0.59万户,移动电话13.96万户。全县互联网用户80216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33969万元,下降4.1%;地方财政收入18395万元,下降4.2%。其中,工商税收7210万元,增速与上年持平;烟叶税1177万元,下降27.3%;企业所得税432万元,下降65.2%;教育费附加205万元,下降13.9%。
财政支出266817万元,增长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162万元,增长8.5%;公共安全支出6750万元,增长14.7%;教育支出5837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94万元,增长2.2%;卫生健康支出16140万元,下降8.1%;农林水支出66370万元,增长0.2%。
2020年—2024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78亿元,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9.12亿元,增长9.5%。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02亿元,增长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22亿元,下降24.6%;中长期贷款余额45.04亿元,增长12.9%。
全年人寿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5211万元,增长40.3%。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3551万元,增长38.2%;人寿险业务收入1660万元,增长44.9%。全年保险业务支出3334万元,增长10.2%。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支出2631万元,增长13.0%;人寿险业务支出703万元,增长0.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4511人,增长3.7%;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747人,下降3.3%;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10294,增长5.7%;小学50所,在校学生17139人,下降7.4%;幼儿园39所,在园幼儿5506人,下降14.7%。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77人,增长0.5%;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13人,增长7.6%;初级中学专任教师737人,增长1.8%;小学专任教师1009人,下降1.5%;幼儿园专任教师400人,下降6.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3.50%。全县高考一本上线407人,上线率45.99%;二本上线821人,上线率92.77%。
全县科技活动机构44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4021人,全年申请专利41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0件,外观设计专利19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863万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户,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宝鸡市青年科技新星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项,其中,省级7项、市级5项、县(区)级28项。陇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各类文物点3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文化站(馆)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量12.06万册、增长3.0%。全县数字电视用户10683户,下降4.3%;其中,农村用户7736户,下降6.8%。数字电视入户率29.01%,通数字电视的行政村94个,数字电视播出节目76套。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数199个,床位1927张;其中,医院床位1447张,卫生院床位480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60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425人,护师护士676人。农村设医疗点17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00人。全县卫生防疫人员71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新生儿死亡率1.9‰。
高质量承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西北赛区)—射箭比赛、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暨陇县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太极拳比赛、足球比赛,陕西省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陇县站),举办陇县职工篮球运动会、陇县老年人综合运动会等国家、省、市、县、镇、村、行业60余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承办宝鸡市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田径比赛、宝鸡市“奥运争光”选材运动会田径比赛;举办首届陇县幼儿篮球比赛、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小学生三跳运动会。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79387户,下降0.3%;户籍人口265966人,下降0.4%。按性别分,男性140069人,占52.7%;女性125897人,占47.3%,性别比为111.3:100。按年龄分,0-17岁53253人,18-34岁59873人,35-59岁100484人,60岁及以上5235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0.0%、22.5%、37.8%、19.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13%。全年人口出生率7.37‰、死亡率8.46‰、自然增长率-1.09‰。
2020年—2024年总人口、男、女人口数量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7元,同比增长6.4%;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34元,同比增长5.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22元,较上年增加1959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726元,增长3.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2平方米。
2020年—202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8元,较上年增加1177元,增长7.0%。全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5081元,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
2020年—202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6:1,较上年缩小0.04。
全年全县转移就业7988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97人,技能培训2191人。城镇新增就业2134人,企业失业再就业13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0%。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25158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936人,机关事业单位8988人。参加失业保险5612人,失业救济金75.84万元。工伤保险11576人。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096人,参保率98.79%;收缴医保基金6294.76万元;城乡居民参保217691人,参保率95.51%,收缴医保基金20893.27万元。
城镇职工住院4742人次,医保报销2494.16万元;职工慢性病报销11253人次353.59万元;职工门诊结算197903人次596.68万元;职工生育津贴补助71人次125.63万元。
城乡居民住院56474人次,医保报销18028.25万元;居民门诊统筹结算158306人次406.42万元;居民慢性病报销96996人次1808.98万元。
年末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26张,收养6人;敬老院2个,床位300张,供养176人。城镇居民690户1111人领取低保金662.92万元;农村居民6070户10420人领取低保金6454.63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474户477人,救助金402.10万元;困难群众临时救助297户1050人235.09万元;孤儿救助19人36.64万元。全年70岁以上老人80660人次领取高龄补贴1448.59万元。
十一、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县森林面积209.4万亩,森林覆盖率59.48%;全年降水量667.3毫米,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12.0℃;年平均相对湿度70%,全年日照时数1546.3小时,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7.1m/s。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9546.44万度,其中工业用电量4765.77万度,居民生活用电量12182.14万度,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6869.02万度。居民生活使用天然气29080户,入户率87.35%。
全年用水量334.11万立方米,增长3.4%,其中居民用水量228.17万立方米,增长5.3%。
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4%,地级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0.1%,较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污水排放量768万吨,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环卫工308人,垃圾处理站1个,生活垃圾清运总量28325.39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公共卫生厕所23座。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人;发生交通事故1845件,死亡16人;刑事案件立案数281件,犯罪474人;意外死亡18人。人民警察183人。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成员人均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释
1.户籍人口数和户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年报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卫健局统计的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数据来源
本公报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客货量、周转量来自交通运输局;年末互联网用户数来自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保险业数据仅包括县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教体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图书等数据来自文旅局;卫生数据来自卫健局;医疗保障、新农合数据来自医保局;高龄补贴、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生活垃圾数据来自住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