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公报

陇县二O二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编辑:陇县统计局 来源:陇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5-08 19:24

2022年全县深入实施“12345”发展战略,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发展,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对稳增长、稳大盘造成的压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全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质量效益稳中趋优,消费预期稳定向好,展现强大防险能力、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

一、综合

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4.9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6.52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43.88亿元,增长4.4%。

三次产业结构为21.4:40.5:38.1;与去年相比一产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18.5%、31.4%和50.1%,分别拉动GDP增长0.9、0.8和1.7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662元。

2018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9.22%。

2018年—2022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4.89亿元增长0.1%林业产值1.38亿元增长8.7%牧业产值16.23亿元增长7.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8亿元增长9.0%。

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26.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增加15.15亿元增长0.4%林业增加0.85亿元增长8.7%牧业增加8.53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1.87亿元增长8.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73万亩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11.08万吨,上年增长0.1%。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6.32万亩、较上年下降0.2%,总产量4.53万吨、较上年增长3.9%;玉米播种面积16.93万亩、总产量5.72万吨,分别较上年下降1.8%和2.2%。

2018年—2022年粮食产量及增长速度

                                                                                                      2022年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增长(%)


   粮食      

           11.08

0.1


     夏粮     

            4.54

3.9


       #:小麦  

            4.53

3.9


     秋粮   

            6.54

-2.4


       #:玉米  

            5.72

-2.2


         豆  

            0.38

-5.0


         薯类  

            0.33

-8.3


   油料      

            0.40

2.6


     #:油菜籽 

            0.33

1.4


   烟叶      

            0.26

5.7


   蔬菜      

           13.84

4.6


   水果      

            5.30

10.5


    #:苹果  

            4.47

12.7


       柿子   

            0.24

-16.5


         

            0.48

5.5


2022年全县畜牧业生产情况


 

计量单位

增长(%)

  牛存栏         

万头

       5.26

-4.4

  猪存栏       

万头

       2.12

0.5

  羊存栏      

万只

      33.88

-3.4

    #:山羊    

万只

      33.40

-3.2

  家禽存栏    

万只

      52.69

-5.9

 牛出栏      

万头

       2.51

-5.6

  猪出栏       

万头

       2.13

-4.1

  羊出栏      

万只

      11.42

-1.9

  家禽出栏     

万只

      26.46

-6.7

  肉类总产量   

       7935

-6.3

  奶类总产量   

万吨

      19.86

5.3

  禽蛋产量       

       2182

-9.4

  蜂蜜产量     

        62

5.1

全年造林面积8.97万亩,林地面积233.83万亩,草地面积71.6万亩,木材采伐量24680立方米。全年核桃产量16556吨,较上年增长1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91亿元,上年增长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2.1%。其中,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5.21亿元,上年增长0.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5.72亿元,上年下降12.9%。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64.52亿元,下降12.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19亿元,下降16.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产值58.39亿元,下降13.6%;重工业实现产值7.32亿元,下降6.9%。

2018年—2022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

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增长(%)

冻肉

367.4

-7.8

乳制品

45576.7

5.7

酱油

185.0

-21.9

食醋

1627.0

13.9

饮料

135.1

-51.1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30.0

62.5

水泥混凝土电杆

34223.0

-18.2

石膏板

万平方米

5.1

2.0

万块

9687.2

-17.6

万片

2724.2

-36.5

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

74815.0

-14.8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6390.3

3.9 


    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93亿元,同比增长2.1%。从登记注册类型看,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0.05亿元,同比下降80.0%;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76亿元,同比增长2.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利税总额8.61亿元,同比下降13.9%。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实现利税0.81亿元,同比增长28.0%;轻工业实现利税7.80亿元,同比下降16.7%

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户,占规上工业总数的40.7%。其中新材料产业6户,新能源产业2户,生物产业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3.86亿元,较上年下降15.9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63亿元,增长9.6%。具有资质等级的4户建筑企业全年共签订合同额15.86亿元,增长17.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75亿元,增长15.1%年平均从业人员3419人,下降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83万平方米,增长35.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6万平方米,增长2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2.12亿元,同比增长13.7%。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29亿元,增长19.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78亿元,增长40.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8.05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21.012.466.6一产、二产占比分别较上年提高1.02.4个百分点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37.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

2018年—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4.66亿元,增长7.4%。商品房施工面积27.7万平方米,增长6.5%;商品房销售面积8.23万平方米,增长11.8%。

、商贸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8亿元,上年增长19.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07亿元,增长26.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7%。

2018年—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13亿元,增长2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5亿元,增长13.0%。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50亿元,增长5.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4.62亿元,增长23.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56亿元,下降6.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71亿元,增长22.3%。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350万元,上年增长52.1%。

2022年圆满承办了全市文化旅游节,关山草原荣登央视《大美中国》,入选陕西最美生态空间;打造了固关上岔露营基地、八渡河景区等新景点,关山村跻身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村入选市级示范村,卫贴士科技公司斩获全国旅游商品大奖。截止年底,全县共有A级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家,旅行社服务点2家,星级宾馆饭店2家。全年共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同比下降11.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05亿元,同比下降17.5%。

、交通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量123万吨,货物周转量7613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0%6.7%;旅客运输量31万人次、同比下降34.0%,旅客周转量26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7%。年底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达到1941公里,上年增长3.3%。年末拥有营运汽车416辆,同比下降3.7%。其中普通载货汽车341辆,增长7.6%;载客汽车75辆,同比下降34.8%在册出租汽车88,年末公交线路19条,公交车38辆,通公交车的行政村60个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2925万元,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231元,增长11.5%;电信业务收入9694万元增长7.3%。年末电话用户达到20.08万户其中固定电话0.77万移动电话19.31万全县互联网用户68893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29601万元,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16879万元,同口径增长13.3%其中工商税收5694万元,增长10.1%;烟叶税1335万元,增长1.5%;企业所得税760万元,增长29.0%;教育费附加259万元,下降9.4%

财政支出251288万元,增长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10万元,下降11.2%;公共安全支出6542万元,增长4.4%;教育支出58351万元,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191万元,增长0.5%;卫生健康支出17582万元,增长27.5%;农林水支出66022万元,增长5.7%。

2018年—2022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78亿元,增长12.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3.46亿元,增长14.2%。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78亿元,增长1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7亿元,增长21.2%;中长期贷款余额32.46亿元,增长8.2%。在各项贷款中,农村商业银行贷款29.33亿元,增长1.8%;农业银行贷款11.67亿元,增长16.4%;邮政储蓄银行贷款1.12亿元,增长10.5%;长安银行贷款4.89亿元,增长43.4%;村镇银行贷款3.19亿元,增长0.7%;建设银行贷款0.58亿元,增长1.5倍

全年人寿和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3402万元,下降8.1%。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2135万元,下降0.1%;寿险业务收入1267万元,下降18.9%。全年保险业务支出2916万元,下降16.3%。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支出2083万元,下降22.9%;寿险业务支出833万元,增长6.8%。

、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4096人,下降3.1%;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734人,增长9.9%;初级中学13所,在校学生9061人,增长6.7%;小学55所,在校学生19596人,下降3.4%;幼儿园44、下降4.3%,在园幼儿7333人,下降9.1%。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65人,增长0.8%;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1人,与上年持平;初级中学专任教师750人,增长2.0%;小学专任教师1027人,增长4.2%;幼儿园专任教师403人,下降1.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4.67%。全县高考一本上线492人,上线率47.86%;二本上线986上线率95.91%,实现全市“双第一”

全县科技活动机构44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4017人,获得省部级奖1项,全年申请专利63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360万元。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宝鸡市青年科技新星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个,其中,省级7个、市级4个、县(区)级29个。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馆)1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年末藏书量17.73万册、增长7.6%。全县数字电视用户11842户,下降3.2%;其中,农村用户8408户,下降3.0%。数字电视入户率32.00%,通数字电视的行政村94个,数字电视播出节目76套。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数188个,床位2056张;其中,医院床位1401张,卫生院床位655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57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83人,护师护士682人。农村设医疗点18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84人。全县卫生防疫人员1472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新生儿死亡率1.5‰。县中医医院传染病区、曹家湾卫生院综合楼、火烧寨集中医学观察点改造提升项目竣工投用,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县医院被国家心衰总部评为“质量达标之星”。

全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努力巩固全国体育先进性工作成果,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奥运争光计划,加快推进健康陇县建设,着力于发展校园体育和群众体育。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陇县15名籍运动员在8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3枚铜牌。年末共有县级体育协会9个,镇、村体育辅导站104个,社区健身站点4个,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960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79944下降0.13%;户籍人口268860人,下降0.29%按性别分,男性141397人,占52.6%;女性127463人,占47.4%,性别比为110.9:100。按年龄分,0-1750393人,18-34岁73055人,35-59岁101171人,60岁及以上4424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7%、27.2%、37.6%、16.5%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0.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57%。全年人口出生率6.92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0.16‰。

2018年—2022人口、男、女人口数量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3元,同比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14617元,增长7.4%;经营净收入3697元,增长3.5%;财产净收入388元,增长4.9%;转移净收入3431元,增长5.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4元,上年增加1407元,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24867元,增长4.9%;经营净收入3660元,增长2.7%;财产净收入1037元,增长3.9%;转移净收入5340元,增长2.2%。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2107元,上年增加911元,增长4.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2平方米,增长4.7%。

2018—202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2,较上年增加1030元,增长7.1%其中,工资性收入9243元,增长7.4%;经营净收入3803元,增长6.6%;财产净收入48元,增长6.7%;转移净收入2438元,增长6.8%。全年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支出17652元,增长11.3%;其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56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3平方米,增长13.0%。

2018年—2022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速度

 

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5:1,较上年缩小0.06。

全县全社会从业人员15.65万人,增长0.97%;城镇在岗职工1.03万人,增长1.9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下降5.2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06万人,下降1.2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67万人,增长10.31%。

全年全县转移就业8200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147人,技能培训1867城镇新增就业1888人,企业失业再就业6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5%。

年末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3274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775人,机关事业单位8692人。参加失业保险5962,失业救济金167.8万元。工伤保险11987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119人,参保率100%;报销6934人次,报销金额184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19843人,参保率92.4%;报销303635人次,报销金额11892万元。生育保险9575人,报销61人,报销金额96万元。医疗救助9146,救助金额6990万元

年末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50张,收养13人;敬老院2个,床位400张,供养190人。城镇居民884户1470人领取低保金855.4万元;农村居民5856户11018人领取低保金6002.0万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496户500人,救助金403.9万元;困难群众临时救助428户1110人123.0万元;孤儿救助28人54.2万元。70岁以上老人71545人领取补贴1261.74万元。

、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县森林面积209.4万亩,森林覆盖率59.48%;全年降水量489.7毫米,年平均气温12.1℃,最高气温38.3℃,最低气温-13.2℃;年平均相对湿度69%,全年日照时数1819.7小时,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6.5m/s。

全年全社会用电总量23505.10万度,其中工业用电量3841.83万度,居民生活用电量8408.56万度。居民生活使用天然气20738户,入户率79.3%。

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2级及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6.8%,比上年降低3.6个百分点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污水排放量477.36万吨,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环卫工287人,垃圾处理站1个,生活垃圾清运总量31385.2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8%;公共卫生厕所20座。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852件,死亡8人;火灾事故0件;刑事案件立案数196件,犯罪167;意外死亡15人人民警察182人,律师18人。

指标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DP。

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期内城乡居民家庭成员人均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注释

1.户籍人口数和户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年报数;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为卫健局统计的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绝对值和增长速度均为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绝对值为现价计算,增长速度为可比价计算。

数据来源

本公报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林业局;公路里程、公路运输客货量、周转量来自交通运输局;年末互联网用户数来自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公司;金融业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陇县支行;保险业数据仅包括县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教局;气象数据来自气象局;艺术表演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图书等数据来自文物旅游局;卫生、高龄补贴数据来自卫局;医疗保障、新农合数据来自医保局;社会服务、低保和五保供养数据来自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生态环境局;生活垃圾数据来自住建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