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部门动态

【残联】非遗之光,照亮残疾人就业之路

编辑:陇县残疾人联合会 来源:陇县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时间:2024-08-15 15:22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关心支持下,县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探索残疾人就业增收新渠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为残疾人就业增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政策扶持引方向,开启残疾人非遗就业“直通车”

政策扶持是推动残疾人非遗就业发展的关键之举。一是全力搞好阵地建设。切实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在东风镇下凉泉村、城关镇新城社区分别投资1万元打造“残疾人就业服务驿站”,以东风镇下凉泉村为例,驿站内康复辅助器具、办公用品、助残就业登记服务设施等一应俱全,由经验丰富且富有责任心的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刘忠科负责日常运营,驿站不仅具备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设施,还能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政策宣传、就业服务、文体服务、辅助器具适配等多元化服务。二是大力加强资金扶持。结合残疾人实际,搭建交流平台、镇村全面摸排、县级严格筛查,分门别类、量身定制,切实将一批有创业基础、真正需要扶持、有发展愿望的残疾人纳入到扶持项目中。截至目前,已为20户创业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扶持资金10万元、20户农村残疾人发放阳光增收扶持资金6万元。三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认真梳理我县残疾人非遗传承者的作品特色和技艺优势,精心准备宣传资料,一方面积极与市残联及各类社会组织对接,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残疾人非遗传承者寻找长期订单,另一方面鼓励残疾人采用网上直播带货新渠道,让非遗作品通过网络走进大众视野,让残疾人有货不愁卖,进一步激发残疾人创业激情。

就业培训强技能,培育残疾人非遗就业“主力军”

技能培训是提升残疾人非遗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县残联累计投入17万元,为190余名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精心组织了两期针对性强、实用高效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涵盖了手工艺制作专项培训和传统技艺深入培训等多个方面。通过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和技艺精湛的传承人手把手教学,让残疾人学员们能够迅速掌握核心技能。残疾人王丽丽在参加手工艺编织培训后,凭借出色的技艺,其作品不仅在本地市场备受欢迎,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此外,还涌现出了如棕编传承者李小璋、剪纸传承者刘引娥、脸谱绘画传承者党周全等一批优秀的残疾人非遗就业“主力军”。通过培训,众多残疾人不仅在职业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在精神层面找到了寄托,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双提升。

社会效应强宣传,打造残疾人非遗就业“新展台”

宣传引导是扩大残疾人非遗就业影响力的有力举措。在5月17日第34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开幕式上,县残联为残疾人非遗传承者精心设置了专属展位,进行了手工艺品展销,剪纸、窗花、雕刻等形形色色的非遗手工艺品获得群众的一致赞赏,其中,残疾人张俊连的剪纸作品,以其细腻的刀法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赏和购买;8月10日,市残联、市彩虹桥助残服务中心专程来我县调研残疾人非遗就业情况,我县的非遗传承残疾人共有9人,传承项目主要包括剪纸、灯笼、雕刻、壁画等,工艺品种类丰富、传承人技艺高超、经济带动效果明显,市残联对于我县残疾人非遗就业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留存了部分非遗作品样品,计划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展出,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整合非遗就业资源,拓宽工艺品销售渠道,形成生产规模。

下一步,县残联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培训力度、增强社会认知、拓宽销售渠道,通过非遗传承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