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县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全力推动项目提速、招商提效、环境提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趋优。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66亿元,增长7.0%,增幅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超预期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6.92亿元、增长4.0%,增幅较一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14.89亿元、增长9.9%,增幅较一季度降低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21.85亿元、增长5.5%,增幅较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3.6%,农业增加值7.59亿元、增长3.9%,增幅分别较一季度提升0.65和0.75个百分点。夏粮总产4.56万吨,增长0.3%;羊存栏28.12万只,增长0.5%。
(二)规上工业承压增长。上半年,30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70.0%,增加值增长13.1%。乳制品企业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增长78.9%,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6.7%,占比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发展。上半年,在库项目47个(上年结转20个,本年新增27个),完成投资额14.06亿元,增长27.4%。其中社会资本8.55亿元,增长23.6%;工业投资4.72亿元,下降3.8%。房地产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同比下降31.5%;销售面积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
(四)消费市场向好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2亿元,同比增长10.9%,增幅较一季度下降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97亿元,同比增长15.5%。
(五)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6元,增长4.7%,增幅较一季度降低0.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预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增长6.9%,增幅较一季度降低1.3个百分点,低于预期0.6个百分点。
(六)财税收入下降态势明显。上半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下降25.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12.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4.30亿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一季度扩大4.6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16.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0个百分点。
(七)先行指标良性发展。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62.30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144.62亿元,增长9.9%。各项贷款63.98亿元,同比增长12.4%。上半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4382.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工业用电量2309.5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
二、存在问题
(一)固投项目入库迟缓。今年1—6月份全县共申报项目41个(含名录库2个),通过27个,项目申报数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开工项目数量少。开工项目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二是有项目拆分和项目捆绑申报现象;批复上的投资单位和施工合同甲方投资单位不一致;批复上的项目名称和中标合同不一致;批复上的建设内容和实际不符等。三是投资金额与施工场面不符。部分项目虽已开工,但还在填土挖坑、清理树枝杂草阶段,施工场面过小,与投资量不匹配。四是光伏项目因资金量大、法人不在库,按规定入名录库,项目申报过程复杂、时间较长。
(二)工业高增长势头放缓。全县规上工业数据一直依赖3户乳品企业为支撑,但是从今年5月份之后,乳制品企业的增加值率由2023年度的25.40%下调到21.57%,下调3.83个百分点;加之其余企业体量小、支撑弱,导致全县工业产业门类单一,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条不够完整。1—6月全县30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下降的12户,1户停产,工业高增长势头难以为继。
(三)建筑业、房地产行业降幅扩大。上半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亿元,同比下降14.9%。主要是陇县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偏低,工程承接能力不强,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在竞争中缺乏优势;上半年新签订合同额同比下降16.3%。而且我全县建筑业过于集中在房建业务上,因此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明显。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以及全县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疫情后期大多购房者存在观望心理,全县房地产快速下滑。10户房地产企业均投资减少,其中3户无新增投资,房地产投资下降31.5%,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5.5%。
(四)新动能培育不力。上半年全市累计新增“五上”企业177户,陇县仅有11户,占6.5%;全市新建“五上”企业20户,陇县1户。
(五)居民收入增长低于预期。主要是受今年粮食收购价格降低、建筑业就业机会减少等因素影响,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小幅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抓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政策利好和“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机遇,以过硬举措扬优势、补短板、争先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在项目储备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吸引一批高增加值率、高收益、高附加值的企业,加大项目跟踪服务,做好投资要素保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及时落地,项目个数和投资额量质同增。紧盯未开工、进度慢和未入库项目抓推进抢节点,确保三季度所有项目全部开工、年底前所有项目赶上时序进度。对已有项目时刻关注建设状态,提升入库项目前期资料收集进度,完善入库资料,加强投资金额、建设内容、投资单位等重点内容审核,与施工合同做到一一对应,确保项目不重不漏、应统尽统。
(二)在集聚发展动能上强化举措。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着力抓好“产转法、个转企、企升规”工作,严格工作流程,严守时间节点,积极推进落实,保障纳统工作有序高效完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
(三)在企业稳产扩产上务求实效。开展重点企业政策宣传和问题解决百日行动,力促和氏集团、奇点益方等效益较好企业超产多销,陕建工智慧塔架、绿小途智能制造等未完全释放产能企业放量增长,13户减停产企业企稳回升。深入开展“秦乐购·尽享陇州”“大美关山生态陇县”等消费活动,突出抓好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升温关山草原消夏游,加快新冠森商业综合体、海棠假日酒店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力争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以上。落实建筑业财税优惠政策,引导10户房地产企业扩大投资,鼓励外地建筑企业在陇注册公司。落实乡镇工作人员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加快避灾搬迁群众县城安置,扩大全县房地产销售面积。
(四)在强化部门联动上做好配合。以“主管部门负责,配合部门各司其职”为原则,部门之间加强联动和组织协调,在重要节点上及时沟通,做好数据信息衔接,确保部门数据支撑与统计平台数据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强化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报表质量和配合程度,确保企业高质量完成相关统计工作,使全县经济结构回归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