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陇县紧扣“传播新思想、倡树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目标,组织开展创新理论、文化文艺、文明新风、法治科普农村“四进”活动,精准施策激活乡村文明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一是理论宣讲凝心铸魂。构建“专家讲理论、骨干讲政策、群众讲故事”的“三级联动”宣讲机制,打造理论专题宣讲、流动微宣讲、云端智慧宣讲、实践服务宣讲“四维”课堂,实现理论传播全覆盖。培育“关山新声”宣讲品牌,以“板凳课堂”“田间讲堂”等形式,累计开展各类理论宣讲220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借助红领巾宣讲、“汇”民直播间等线上方式开展宣讲,实现理论传播接地气、聚人气。
二是文化文艺浸润人心。以“文艺强基+文化惠民”模式激活乡村文化活力。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开设戏曲、小调、非遗手工等特色课程,培训学生3000余人次,在社区文化活动室开设声乐、舞蹈、剪纸等公益培训班,吸引了300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结合“四送”“六进”活动,组织文艺演出60余场次、放映电影665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323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文化暖流浸润人心,让精神生活更富质感。
三是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推行“典型选树+实践养成”双轮驱动,推动文明乡风落地生根。评选镇村道德典型115人、“十星级文明户”436户,用身边榜样树起“看得见的标杆”,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举办“道德讲堂”170场,开展道德模范座谈会、“榜样力量”先进事迹宣讲221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正能量。深化“五礼”家风建设,通过“传礼、行礼、学礼”三维联动,推动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深度融合,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234场,挖掘典型案例,创新推行“五礼”家风积分制,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推动文明习惯从“一时兴起”向“常态坚持”转变。
四是法治科普赋能治理。整合资源构建“大服务”格局,为乡村治理注入“智治”动能。公检法司联动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养人民调解员650名、“法律明白人”1126名,举办法治讲座120余次,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问,筑牢了基层法治防线。组织“山羊卫士”等专技人才服务团开展“三送三进”活动80场,科技赋能服务活动10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56场,把农技指导送到田间地头,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进”活动,农民思想素质有力提升,科学素养与法治观念显著增强,农村文明风尚日益浓厚,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下一步,陇县将继续深化“四进”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