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党建引领 服务为民”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张家山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来源:陇县文明办 发布时间:2025-01-07 11:36

张家山村位于陇县天成镇南部浅山区,下辖7个村民小组,3351183人,党员69名,耕地4580亩,以烤烟种植、奶山羊养殖、乡村观光旅游为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800元。近年来,张家山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落实落细多项举措,深耕厚植文明沃土,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强化党建引领,让文明乡风根植群众

近年来,张家山村坚持以党建为统揽,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上下足功夫。村党支部联合新党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题工作会议,精心研究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确保文明乡风建设有方向、有目标、有措施。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涵盖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爱老敬老、卫生整治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营造和谐美好的乡村环境。

二、强化阵地引推,让文明乡风融入日常

深入挖掘全村特色文化资源,将原有的张家山村党群教育中心打造成为天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统筹利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了村史党史馆、红白理事大厅、家风家训馆、传习亭等,构建了具有代入感、亲切感的特色实践阵地,广泛宣传特色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家训;依托村级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现有活动场所和文化阵地,整合村民自治、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多向联动效应。以村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村规民约、优秀家风家训、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题,通过墙体标语、景观小品、张贴宣传标语、设置宣传专栏等形式,打造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宣传阵地,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学理论、强思想。

三、强化服务引路,让文明乡风暖心为民

突出需求导向,坚持带着使命、带着问题、深入群众开展走访活动,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和诉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活动。擦亮“老张讲故事”志愿服务品牌,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能人、道德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常态化开展惠民政策宣传、文明交通劝导、法律知识宣传等活动30余场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知晓率。开展关心关爱服务活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人员,大力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爱心理发、陪聊家常、节日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困难群众、孤残老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情感心理等问题,积极培育邻里互助、患难相恤的文明风尚。开展文化文艺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观看红色电影、爱国教育电影,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世界读书日”“文化惠民”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文化节日,组织“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累计覆盖群众800余人,以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声音就在身边、社会的温暖就在身边、美好的生活就在身边。

四、健全长效机制,让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形式充分发挥特色实践引领塑造新风貌、树立新风尚作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定期开办“道德大讲堂”,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和睦邻里”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推进抵制高价彩礼行动,用传统道德教育引导约束群众,形成崇德向善、人人讲孝顺、家家讲诚信、户户比光荣的良好村风民风。用好“三评两榜”机制按照群众评议、乡贤评理、量化评比的程序评选先进典型和后进个人,设立红黑榜公示,激励优秀者再接再厉,鞭策落后者加压奋进,进而全面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拓展积分兑换效能。建立群众“讲文明、树新风”积分台账,将群众关心支持村级发展、乐于助人现实评价、扶弱济困结对帮扶、家和邻睦、急难险重任务表现等情况积分量化,每季度根据群众积分兑换集体经济分红和爱心超市物品,让群众尝到文明新风带来的甜头,切实感受到文明实践发生的喜人变化。

张家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民,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加强多方联动,汇聚各级力量,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形成培育文明新风强大合力,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