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城关镇东城社区位于县城以东主城核心区,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02户,10466人。辖区行政事业单位多、外来流动人口多、小型老旧小区较多,属于典型的城市条块型社区。为破解社区治理顽疾,创新拓展治理路径,今年以来,东城社区积极探索“五社联动”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协同、多元主体参与、社区资源共享的“五维交响”,构建起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持续激活城市基层治理新动能,为居民打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
党建引领聚合力,筑牢治理“主心骨”。发挥党建领航作用,构建“红色治理立方”体系:纵向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横向打造“两长多员”微网格矩阵,明确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及信息员等职责,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实施“党员亮星工程”,将89名有能力的在册党员编入20个“红色微网格”,开展“五个一”服务(每天一次邻里守望、每周一次敲门行动、每月一次政策宣讲、每季一次环境整治、每年一次实事领办);设立“党员先锋驿站”,整合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8项功能,让党旗在服务群众一线飘扬,凝聚基层治理核心力量。
居民自治激活力,夯实治理“主力军”。创新“三议三办”自治机制,搭建多样化议事平台——小区“居民议事厅”协商公共事务、楼栋“小板凳议事会”解决日常小事、线上“东邻说事云平台”共议发展大事,畅通居民意见表达渠道。鼓励居民成立先锋宣讲队、萤火虫巡逻队等6支自治组织,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形成“萤火虫效应”。通过“居民议事厅”收集居民建议,优化积分兑换方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社会赋能添动力,丰富治理“服务库”。以“专业服务精准滴灌、文化滋养浸润人心”为理念,构建“1+15+N”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形成“孵化培育——资源嫁接——项目落地”闭环生态。联动葫芦丝巴乌协会开展“禾苗课堂”,为青少年提供兴趣培养服务;联合秦声飞扬演艺社开设“家风课堂”,以“戏曲+德育”模式宣讲传统美德;邀请社区党员担任志愿者教师,打造“银龄学院”,开设琴棋书画、棋艺等课程,丰富老年人生活。通过多样化特色活动,满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为治理注入新活力。
共建共享聚合力,拓宽治理“资源池”。构建支部主导、多元协同的“五联共建”治理格局,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与21个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活动联办、难题联解。推动学校向居民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医院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讲座,社区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宣传等支持;组织民警、律师等进驻网格,通过“书记协调会”等平台化解矛盾;组建“银发智库”,邀请老党员等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多方参与的治理合力。
数字赋能提效力,激活治理“新引擎”。打造“智慧东城”云平台,以“数智化”手段重构基层治理模式。设立“民情直通车”收集民意,“云上议事厅”提升居民参与率,“随手拍”功能上线后处理井盖破损等隐患45条。通过“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腿”,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提升响应速度和群众满意度,让科技为治理插上“金翅膀”。
“五社联动”实施以来,东城社区化解居民矛盾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开展文化汇演、健康讲座等服务活动80余次,“智慧东城”云平台惠及群众2000余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社区和谐度、宜居度持续提升。下一步,东城社区将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动社区治理效能再提升,让居民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为基层治理创新提供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