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县民政局以“344”工作思路为统领,将“三个年”活动作为全年工作总抓手,着力构建四大体系,打造四个品牌,加快建设暖心民政、智慧民政、创新民政、法治民政、文化民政、活力民政,为奋力实现开门红,决胜全年红举旗定向,谋篇布局。
一是构建“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打造“民政有爱·雪中送炭”品牌。充分发挥民政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职能,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强化动态监测,大力推广“e救助”和“一网通办”服务,精准落实1.2万余名城乡低保对象、317名散养特困人员、1256个低保边缘家庭、8461名困难残疾人、3586名重度残疾人各类补助补贴政策,打造“资金+实物+服务+精神+N”五位一体的精准救助帮扶新模式,让暖心民政、智慧民政、“救”在身边的幸福底色更浓。
二是构建“五社联动”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民政有为·守正创新”品牌。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聚力提升创新民政、法治民政水平。建立“平台+项目+人员+资源”充分融合的互联互动、优势互补机制,整合社区(村委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在基层自治、文明乡风、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养老助老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精品项目,以“项目化”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5个城镇社区和104个行政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引领风尚的社会事务体系,打造“民政有礼·移风易俗”品牌。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加快推进移风易俗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引领风尚的标杆作用,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深化农村殡葬改革,积极推广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多措并举降彩礼,限定标准反铺张,持续深化群众“身后事关怀”,让文化民政“解民忧、顺民意、赢民心”的内核更加厚实。
四是构建普惠关爱的社会福利体系,打造“民政有情·为民造福”品牌。持续完善“一老一小”关爱机制,优化提升城乡养老助残托幼服务,加快完善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四个六”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好全县5.3万多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保障殡仪馆配套工程续建项目、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大楼供暖改造项目、养老服务机构适老化改造和消防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加快补齐民政服务体系短板。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民政干部素质能力,不断激发民政干部创造力,打造蓬勃向上的“活力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