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基础免疫,构筑免疫屏障
目前,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全面结束,免疫密度、挂标率、建档率均达到了100%,免疫抗体水平正在抽样检测评价之中。据统计:共免疫各类畜禽33.62万头(只、羽、条),其中猪1.97万头,牛3.05万头,羊13.06万只,禽14.99万羽,犬0.55万条。
一是强化组织管理,抓防疫责任落实。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标准化工作机制,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防疫领导小组和防疫小分队,实行“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层层包抓督导机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三级五方”签字责任追究制,县、镇分别下发了防疫工作通知,明确目标任务、组织管理措施,将责任落实到村、到人,确保了免疫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严化技术措施,抓免疫规范落实。落实防疫物资管理制度,实行领用审批制度,统一样表,分别建立了疫苗、畜禽标识、检疫票证等领用、发放、回收台账和疫苗库温日记录,实行疫苗当日配送、全程签字和集中销毁制度,减少了疫苗物资浪费,防止了环境污染。建立层级培训制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县站结合“四送”活动,分批召开了培训会共计4场次,共培训500余人;各镇站逐村开展免疫技术操作现场培训共计104场次,共培训600余人,全面提高了免疫技术操作能力。采取组建防疫小分队逐村免疫模式,每个村配发口罩、手套各10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突出牲畜保定、疫苗贮运、稀释、消毒、注射、观察和反应救治等关键环节,全程抓免疫规范操作;如实采集免疫信息,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及时录入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可追溯管理。
三是积极宣传发动,抓“先打后补”工作。今年,审核通过11个场参与“先打后补”工作,秋防期间,对11个场进行再培训,包抓督导养殖场自主采购疫苗,开展强制免疫注射,申报疫苗信息和免疫信息。目前,11个场疫苗采购、免疫注射全部到位,免疫信息录入全面完成。
四是细化督导考核,抓各项措施落实。推行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镇督导模式,局领导分4次巡回各镇督查,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县兽医工作站7名业务技术人员,分3周深入镇村,缜密督查,及时纠错,确保了措施有效落实。各镇开展自查量化考核,排除了防疫漏洞,下发了督查工作通报,解决了瓶颈问题。指挥部办公室和政府督查室联合于10月下旬,对各镇防疫工作情况进行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将纳入岗责考核,并在全县进行通报。
二、紧盯综合防控,织密防控网络
一是强化措施,抓常态化防控。各镇建立了“镇站技术人员包村包大户、村干部包散养户”的网格化排查监管清单,建立微信排查群,以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严格落实了疫情排查报告制度。建立了10头以上出入栏报备制度和引入动物监管台账,密切关注畜禽调运动态,严把出入栏关口,严格落实了引入畜禽“事前申请、科学指导,事后查验、隔离监管”等管控措施,严防因入栏引发疫情。同时,建立了养猪大场大户、生猪贩运户、私屠滥宰风险户、兽药饲料经营人员、配种人员、诊疗人员等6类风险人群监管台账,实行定期约谈工作机制,实时动态监管,未雨绸缪,有效防范,消杀一切风险因子。
二是精心督导,抓定期清洗消毒。秋防期间,再次向10头以上生猪、牛、羊养殖场户发放清洗消毒程序,现场指导消毒药液配制,督促持续落实日常清洗消毒工作,积极营造安全的养殖环境。
三是加强值守,抓技术物资储备。县兽医工作站向各镇畜牧兽医站拨付动物防疫经费19.6万元,用于各镇自主采购防疫物资;同时,县级招标补充采购防疫物资5万余元,充实了应急物资。持续加强了应急值班,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严防疫情传入传播。
三、强化风险检测,维持净化成果
一是开展县级奶山羊布病净化示范场工作。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每场奖励3000元,每年最少创建10个,力争5年内全县60%的规模羊场创建为净化示范场。目前,上报创建工作方案,申请实施创建的养殖场12个,在各镇畜牧兽医站的精心指导下,第一轮自主检测工作已经全面结束,生物安全制度和记录建立到位。
二是开展维持净化检测。制定维持净化检测工作方案,分级分类,一场一策,进一步细化监测路径、优化检测频次。春防期间,规模养殖场分类开展了自主检测,共检测样品5.2万份,各镇畜牧兽医站对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开展了抽样检测,检测样品0.8万份,均未检出阳性样品。7月份,县兽医实验室共开展抽样检测1.9万余份,均为阴性。
三是开展风险检测。根据《陕西省关中地区奶山羊布病净化技术方案(2023年版)》,我县制定了牛、绵羊等布病易感动物监测和县域周边养殖场暨乳品加工厂等风险区域监测工作方案,细化了对布病易感动物、周边养殖场户和乳品加工厂的检测。秋防期间各镇畜牧兽医站利用进村入户防疫之际,对散养牛、羊开展了抽样检测,县兽医实验室对周边养殖场、乳品加工厂开展了每月1次的抽样检测,通过检测,有效防范了风险。
四是积极开展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常见多发病防控工作。对全县所有有主犬开展了集中全面免疫,并公布了免疫点,持续开展常态化免疫。结合陇县县委“大兴调查研究”活动,对全县所有奶山羊规模养殖场开展了疫病调查和免疫状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召开了分析会议,撰写了调查报告,下发了规模奶山羊场免疫程序,指导规模羊场开展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羔羊痢疾等常见多发病免疫工作,通过建立免疫隔离带,严防常见多发动物疫病给畜牧业造成损害。
四、严格闭环监管,杜绝安全风险
一是强化养殖源头监管。继续完善了包联体系,建立了责任清单,并对原有的包联工作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包抓场户由规模场扩大延伸至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实行官方兽医全员包抓,全县共包抓158个场户,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和包场户协议书,落实了监管工作职责,明确了工作内容,建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公示牌。定期开展生物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进一步规范了防疫行为,控制了风险因素。
二是强化病死畜禽处理监管。制作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料收集整理保存规范,细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程序,按照5个必须的要求(即必须两名官方兽医到场到户、必须现场拍照3张、必须照片命名唯一、必须现场制作登记表一式三份,必须在登记表上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规范处置病死畜禽,确定专人收集申报兑付国家补助资金,杜绝了远程监管和资料不实现象。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巡查,杜绝了乱抛病死畜禽现象发生。至目前,今年共监督处理生猪127头、牛108头、羊682只。
三是强化检疫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检疫票证专人、专账、专库管理和领用接交签字制度,检疫票证实行县站、镇站领导审批签发机制。县站确定2名官方兽医负责跨省检疫证明出具和各申报点检疫出证行为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产地检疫行为,共产地检疫各类畜禽1.8万头(只、羽)。同时,加大了生猪、牛、羊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和贩运经纪人管理,建立了监管台账和违法违规调运线索台账,实行周报告月约谈工作机制,有效降低了调运风险。在此基础上,对生猪私屠滥宰风险户和猪肉产品经营户建立了周督查月巡查机制,有效防范私屠滥宰现象发生,有力地保障了猪肉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强化兽药监管。以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入户开展了兽药监督检查和兽药使用记录规范填写培训指导,下发张贴畜产品经常检出问题药物清单36份,使养殖场进一步熟知了兽药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规定。同时,对今年确定的40个养殖场,由各镇站负责开展了自评,查找了问题,制定了“一场一策”创建整改方案,下一步,将计划于12月份开展县级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