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拟订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二)承担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责任。指导农村土地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和承包纠纷仲裁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村级“一事一议”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指导全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负责提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全县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出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组织拟订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农业产业保护性政策建议;组织拟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订全县大宗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
(五)组织协调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对农作物种子(苗)、草种、种畜禽、农药、肥料、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依法对种子生产经营、兽药经营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监督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国家标准的实施;开展兽医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指导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理。
(六)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动植物防疫和检疫体系建设;组织、监督对县内动植物(除森林、野生动物外)的防疫检疫工作,组织实施动植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组织开展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工作;负责执业兽医的管理。
(七)组织全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指导农用地、草原、宜农滩涂、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利用;承担耕地及基本农田的质量检测和施肥指导服务工作;指导发展节水农业。
(八)制订并实施全县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承担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关工作;划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域,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
(九)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十)负责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组织协调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十一)编制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发展规划,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负责农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
(十二)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县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民科技教育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农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归口管理农业系统各学会、协会及农民专业协会。
(十三)承担农业防灾减灾的责任。开展农业灾情监测调查,组织种子、化肥等救灾生产物资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的安排建议,组织实施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十四)承办县政府涉外农业有关事务,开展农业方面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审查农业引进项目。
(十五)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依据部门三定方案,进行文字说明)
二、2018年度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农民科技培训扎实有效。发挥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作用,整合4支县级专家技术团队技术力量,按照“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采取聘请专家教授理论授课、农技人员现场培训、农民土专家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选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提高农民运用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实现技术服务整村全覆盖,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场次,培育职业农民40人,培训农民1.3万人次,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技术培训向技术服务转变、课堂培训向实训转变、专家指导向综合服务转变,确保需要产业扶持的贫困户技术服务全覆盖,人民日报3月21日以“一个电话、专家上门”作了专题报道。依托“旱作农业科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害防治”等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推广以小麦高产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的技术应用,突出绿色种植、节本增效,大力推广新优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县现代农业整体水平。
二是农资质量监管安全可控。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狠抓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制。开展了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拉网式市场大检查。从产品进销质量把关,标识标签,内在质量,销售服务,内部管理制度,购销票据台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品种进行专项整治,先后出动执法车辆32次,出动执法人员123人次,检查农资门店70户,发放责令整改书15份,现场简易处罚3起,罚款2700元,申请立案9起,批准立案7起,办结7起,接受群众投诉6起(其中农药4起,种子2起),为群众挽回损失2400元,确保春耕农资市场安全可控。开展“检打联动”活动5次,对县内果品、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基地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进行执法检查,着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农机监理检查扎实开展。组织审验拖拉机1350台,联合收割机286台,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390份。充分发挥农机协会“集万民之力,解一家之难”的互助宗旨,办理农机互助保险375台,开展警监执法检查60多次,纠正违章8起。指导帮助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机具5843台(套),其中收割机286台,拖拉机3325台,捡拾打捆机16台,配套犁2200多套。全县4个农机配件门市和2个维修点配件齐全,召开农机安全知识培训会15场次,培训农机手800多人次。结合“铁腕治霾”和秸秆禁烧,印发宣传资料2万份,印制宣传条幅30条,全面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田1000亩,落实机械深松3万亩,全面服务备战三夏服务工作。
四是强化种子监管及新优品种示范。以种子质量检测室复审为契机,全面加强种子监管阵地建设,加强农作物转基因监测,春播玉米种子市场监督抽检样品42份,合格率100%。完成西农大玉米新品种鉴定124个,省玉米新品种去试7组,生试5个,机收玉米新品种生试27个,市县玉米新品种展示31个,玉米适应性观察试验品种14个;青贮玉米比试试验8个品种6亩,西农大小麦新品种鉴定34个,彩色小麦3个,葵花比较试验33个品种30亩。建立青贮玉米新品种示范点1个,面积141.4亩,小麦新品种西农822、西农109示范点2个面积80亩。引进紫花白、冀张薯8号、荷兰15、夏波蒂5个马铃薯新品种在试验站进行种植示范,征集30个葵花新品种在天成镇上寨子村集中种植进行展示试验示范,引进晋谷21/29品种2个,辐射带动我县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三、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三、部门基本情况
序号 |
单位名称 |
单位性质 |
1 |
陇县农业局(机关) |
行政机关 |
2 |
陇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
事业单位 |
3 |
陇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站 |
事业单位 |
4 |
陇县种子管理站. |
事业单位 |
5 |
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
事业单位 |
6 |
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事业单位 |
7 |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陇县分校 |
事业单位 |
8 |
陇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
事业单位 |
9 |
陕西省陇县原种场 |
事业单位 |
四、部门人员情况说明
截止2018年底,本部门人员编制92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82人;实有人员83人,其中行政10人、事业73人。
五、部门决算收支情况说明
(一)2018年度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本年度收入14463.89万元,较上年增加8312.65万元,增长率为135.14%;支出14463.89万元,较上年增加8312.65万元,增长率为135.14%。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扶贫生产支持补贴力度增大。
2、本年度收入14463.89万元。财政拨款收入14463.89万元。
3、本年支出14463.89万元,其中:教育支出34.35万元,社会保障支出129.39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89万元;农林水支出14204.4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4.80万元。
(二)2018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1、财政拨款收入14463.89万元,较上年增加8312.65万元,增长率为135.14%。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支持补贴力度增大以及农业产业扶贫生产支持项目增多。
2、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教育支出34.35万元,较上年增加1.0万元,增幅率为0.03%。主要原因是业务培训增多。
社会保障支出129.39万元,较上年增加33.89,增加率为35%,主要原因是新进人员增加。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0.89万元。
农林水支出14204.48万元,较上年增加8334.63万元,增长率为142%。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支持补贴力度增大以及农业产业扶贫生产支持补贴项目增多。
住房保障支出64.80万元,较上年增加1.07万元,增长率为1.7%。
3、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
基本支出1532.95万元,较上年增加563.11万元,增加率为58%。其中:人员经费支出912.17万元,较上年增加120.38万元,增加率为64.23%。公用经费支出620.79万元,较上年增加441.97万元,增幅率为397%。人员经费支出与公用经费支出增加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与新进人员增加。
项目支出12930.95,较上年增加7749.55万元,增长率为149.56%。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支持补贴力度增大以及农业产业扶贫生产支持补贴项目增多。
4、政府性基金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政府性基金决算收支,并已公开空表。
5、国有资本经营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说明
本部门无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拨款收支。
(三)2018年度“三公”经费、培训费及会议费支出情况说明
1、“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总体情况说明。
2018年度“三公经费”支出2.33万元,较上年减少2.18万元,减幅48.34%。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0.43万元,较上年减少0.08万元,减幅率为15.69%,会议费支出8.21万元,较上年增加2.98万元,增幅率为56.98%,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化检查增多及产业化帮扶会议增多。
2、培训费支出4.29万元。
3、会议费支出8.21万元。
六、2018年度部门绩效管理情况说明
2018年本部门对专项业务经费项目开展了绩效自评,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拨款 14463.89万元。
七、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8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8年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共13万元,其中:政府采购服务类支出13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用及购置情况说明
截至2018年末,本部门所属单位共有车辆4辆;单价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套)。2018年当年购置车辆0辆。
八、专业名词解释
1、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2、项目支出:指单位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3、“三公”经费:指部门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
4、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