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通过加强水资源管控和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维护了河湖生态健康,现将2024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好“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二是严格强度指标管理。按照《行业用水定额》,围绕“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要求,将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体系作为约束用水行为的重要依据。三是按照以水定需、因水制宜的原则,优化用水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在用水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根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实际,适当调整,建立县、乡(镇)、村(用水户)三级用水指标体系,督促各乡镇制定乡镇水资源配置方案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用水指标进行分配。
(二)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一是落实计划用水制度。按照水资源管理要求,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取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全县2024年度计划取水量5214万m³。二是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开展灌区改造工作,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段家峡水库灌区获省级节水型灌区称号。三是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工业企业严格执行《工业用水定额》标准,采用工业循环用水,不产生废水,使工业企业用水效率达到85%。
(三)落实河道采砂规划,不断加大河道巡查频次。一是把河道采砂监管纳入各级河长日常巡河内容,督促各级河长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河道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特别是敏感区域开展经常性巡查,杜绝非法采砂。二是按照执法巡查要求,根据河道非法采砂作业昼伏夜出特点,成立夜间巡逻小分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夜间突击检查,依法现场处罚20起,罚没收入4.3万元,有效地遏制了非法采砂势头。
(四)全力做好碍洪排查整治工作。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和省、市相关要求,依托河长制平台,对水利部反馈的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跨河桥梁、便桥、涵洞工程,占用河道管理范围鱼塘等148个碍洪问题图斑,全面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进行排查,现场核实、收集资料、排查整改。目前,全部问题已整改销号。清理千北河、水银河城区段河道淤泥、树木杂草17公里,清除河床淤积物2.1万立方米,疏浚河道,消除碍洪安全隐患。
(五)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整治。印发了《陇县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坚持常态化巡查河道,发现河道“四乱”问题11起,按照河道属地管理原则,及时下发督办函11份,明确整改时限,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倒逼责任镇村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改。今年全县累计出动挖掘机、垃圾清理车60台次,清理河道内外建筑垃圾170吨、生活垃圾80吨,有效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
二、下一步打算
(一)完善常态化管护机制。在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查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完善村级河长工作室、村级河湖管护制度、村级河湖保洁队伍,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持续改变河湖生态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陇县。
(二)持续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进一步研究完善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治河护河政治责任,全力推进河长巡河护河、河湖健康评估、“一河一策”治理、清理整治河湖“四乱”等工作,构建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三)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坚持多源互济、统筹调配,加强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缓解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智慧水利建设,实现农村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管理。
(四)扎实推进节约用水管理。持续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和改造,打造保障粮食安全和服务乡村振兴作用明显的农业节水灌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循环工业,限制高耗水、高排放、低效率工业企业。统筹推进城乡节水一体化,加快完善农村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
(五)持续加大节水护水宣传。广泛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全方位报道节约用水和河湖长制工作,发掘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河湖管护,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水环境治理,深化水利法治宣传,增进全社会对水情的认知,为全社会知水节水护水亲水和依法治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