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陇县乡村振兴局关于对县十六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 2023-06-30 10:46:12

                                                                              类别:A类

                                                                              陇乡振函〔2023〕9号

                                                                              签发人:曹世平



强涛委员(县政协):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1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管好存量,推动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建议

一是全面摸清产业家底。截止2022年,共确权移交产业发展项目资产811个7.6亿元,所有形成资产按陇脱贫办发(2020)25号和(2021)14号文件落实了评估确权和移交,按陇乡振组办发﹝2021﹞21号和陇乡振发﹝2021﹞59号文件要求落实了资产后续管护和收益分配。在资产后续运营管护中,由资产权属主体采取集体商讨的形式确定资产运营方案和收益分配方案,确保每一个资产“一产一策”有人管,管得实。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和《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精神,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扶贫形成的基础,连年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因地制宜做精做优“1+6”特色产业体系,“1”既奶山羊这一首位产业,“6”既苹果、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烤烟、中蜂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举县兴羊乳、台塬栽苹果、川道食用菌、浅山上核桃、特色抓烤烟、山间种药材、深山育中蜂的产业布局。

三是明确发展目标。确立了到“十四五”末“实现羊乳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稳定矮砧苹果10万亩、食用菌1亿袋、核桃56万亩、中药材5万亩、中蜂产业10万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的奋斗目标,力争特色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建成全省千亿羊乳核心承载区、特色农业强县、绿色发展示范县。

四是大力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关政策》《陇县特色产业发展奖补政策》《陇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新型经营主体予以奖补支持和贷款贴息补贴,减轻经营主体负担,进一步释放其带动产业发展的潜能。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实行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土地流转、园区带动、能人帮带五种利益联结机制,将群众纳入基地,带动1.2万户脱贫户发展产业,就近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4500多人。

二、关于高标准完善衔接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三产相融互动的建议

一是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依托“两闲”改革省级试点,盘活农村闲置房屋、校舍等资源,植入吃、住、行、文、商、娱等旅游业态,全县已建成20个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康养类民俗村,打造了普裕花田田园综合体、岍山书院农业研学基地、蜜蜂小镇科普馆等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良性发展。和氏生态羊乳产业园、丰田蜂业被命名为市级研学基地,和氏乳业高寒川牧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第四批休闲观光牧场。

二是产园融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成功创建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上,今年命名认定4个县级园区,同时继续争创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园区,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助力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天成创建为全国苹果产业强镇、东风镇获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奶山羊)示范村镇。

三是产销融合。将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设立“1+10”消费帮扶专馆,推进“832”销售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平台建设,促进“陇县五宝”线上线下持续热销。

三、关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好乡土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人才智囊团作用。围绕我县羊乳产业和旅游产业,组织专家人才开展羊乳产业和全域旅游产业课题研究,对形成的《陇县旅游民宿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陇县奶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调研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有力促进了专家人才向一线基层流动,发挥了专家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智囊”作用。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创新扶持。紧跟人力资源市场、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力职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全年计划1500人,至目前已完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8期425人,正在报批即将开展培训4期210人,完成了时序任务。在深入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挖掘出“陇州焊匠”“陇州瓦工”“陇州家政”三个务工品牌和“山羊卫士”“香菇保姆”“苹果管家”三个乡村振兴劳务品牌,其中“陇州焊匠”代表我县参加了全市劳务品牌发展展示大会,“山羊卫士”“香菇保姆”“苹果管家”三个由技术服务队开展培训演化而来的劳务品牌大军5000余人耕作于我县的山山水水,为全县羊乳产业、特色农业种养殖提供了人才保障。开展回乡创业人才摸底,制作了全县优秀回乡创业人才风采录;召开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代表座谈会,宣传我县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外出优秀人员回乡创业。实施社区工厂“满工运行”和“腾笼换鸟”计划,对曹家湾村碧水湾移民社区工厂、三里营移民社区工厂和温水镇闫家湾社区工厂开展招商引才行动,目前闫家湾社区工厂已满负荷运行,碧水湾社区工厂、三里营社区工厂已完成装修等待设备进场,使“家门口”就近就业又增加了增收岗位。严格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0万,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就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益。加速创业孵化基地跟踪培育,在原有已建成的5个省市县孵化基地基础上,对拟创建的华伦物流园区开展了指导培育。

三是实施乡村人才创优提升行动。聚焦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以来两批次为乡镇事业单位招聘37人次,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新鲜血液。及时核定绩效、乡镇工作补贴等基层津贴,稳定乡村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要求,积极联系同编办、教育局开展“县管校聘”工作调研。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人才培养引进机制,2023年计划为基层招聘医疗卫生人才10人,按月落实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极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现状。围绕乡村旅游发展,人社“110”服务专员及时深入我县旅游业企业合作社,为全县旅游产业链企业提供“六要六帮”服务,为关山旅游公司“五一”假期提供了20余名零工“即时快招”服务,解决了旅游旺季用工短缺问题,同时近期将为全县旅游经营人才开展旅游礼仪、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全域旅游注入人社力量。

四、关于加强政策供给,增加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支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把产业发展作为衔接资金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围绕“1+6”特色产业,谋划总投资70.8亿元的20个大项目,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持续稳定。

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县财政注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3403万元,整合各级涉农财政资金2.04亿元,重点扶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扶贫项目301个3.7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12亿元,注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5850户(其中脱贫户12647户44264人),累计分红达到1680万元。

三是精准落实到户产业帮扶。在持续扩大小麦、玉米等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结合县上实际,为13499户脱贫户办理了“助农保”一揽子保险,尽力减少脱贫户生产经营风险。出台监测对象到户产业奖补办法,对174户有能力有意愿发展到户产业的监测户,落实不高于5000元的产业奖补,确保其产业发展稳定。

四是强化产业技术帮扶。借助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体系,组建了400多人的农技队伍,成立了“山羊卫士”“苹果管家”“香菇保姆”三支技术服务队。聘请西农大、陕师大等专家教授22人定期驻陇指导,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陇县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25日

(联系人:杨芳,电话:460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