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类
签发人:范永林
陇文旅函〔2023〕3号
强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陇州社火文化传承保护的提案》(第1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陇州社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粗犷古拙,造型夸张,艺术感染力极强,是我县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们坚持“保护为根,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了社火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开发,让传统的陇州社火文化在运用中得以传承、在发展中得到保护,更具生机与活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社火文化品牌
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陇州社火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6年参加中国韩城黄河三角洲社火大赛获金奖,陇州社火纪录片《思凡娅日记》荣获首届国际丝路电影节最佳摄影奖,2017年陇州社火参加省八运会开幕式展演,2019年参加北京世园会陕西馆巡演,受到社会的好评。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通过社火表演、篝火晚会、现场体验等形式,吸引游客上万人,有力的宣传陇县社火文化。2022年组织陇县文和社火演艺公司、陇县人民剧团编排《陇州秦鼓》参加“鼓韵奏华章·喜迎党的二十大”宝鸡市民间锣鼓大赛获金鼓奖;参加全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暨“非遗购物节”主会场活动,推介陇州刺绣、陇州皮影、陇州花灯、陇州马蹄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展演《陇州秦鼓》,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二、持续加大社火宣传力度
创新方法,“线上+线下”同发力,不断做靓陇州社火品牌影响力。积极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网上直播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录播等形式记录和展示了陇县丰富的年俗活动,共有40多家媒体云上直播陇州社火展演活动,观众突破1500万人次,开创了我县文化活动在外界关注度、影响力之最。央视13套新闻频道《朝闻天下》、2套财经频道播出,被省文旅厅表彰为“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优秀单位。联合铁路西安局集团公司,连续多年举办“乘民俗慢火车,赶陇州文化集”公益“慢火车”联欢活动。 借力影视作品,弘扬社火艺术,2019年拍摄于我县,演绎陇州社火传承故事的电影《秦火》分别荣获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和多元文化奖、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原创音乐奖,使陇州社火名扬世界舞台。联合宝鸡市电视台《记忆与传承》栏目组,拍摄《宝鸡民间社火》纪录片,引导社会公众关注研究传统文化遗产,珍惜祖辈留传下来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力,进一步提升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三、保护开发并举社火传承有效
1.推进社火产业化发展。县财政每年列支十万元经费用于传统文化保护,结合“我们的节日”连续多年举办开展陇州社火艺术节,“社火闹春、狂欢陇州”被评为全省优秀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支持组建了关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陇县熙地社火演艺有限公司、陇县秦韵社火演艺有限公司、陇县文和社火演艺公司、陇县新风民俗社火演艺公司,积极探索社火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化融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争取项目先后为109个村(社区),每村配送了价值2万元锣鼓、服装等,扶持乡村社火队发展壮大。编制谋划了陇州社火艺术体验中心项目,制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2.加强陇州社火文化研究。建成了秦源文化产业园非遗馆,2020年邀请陕甘宁三省15县区文化馆,召开第一届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论坛,成立关陇社火传承保护联盟,交流社火保护传承经验,讨论社火保护传承措施,深度挖掘社火保护传承当代价值。挖掘整理出版《陇州社火大典》《溯·望——陇州社火影像》《陇州社火与陇州小调》等社火文化书籍和音像制品研究成果,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焕发了活力。
3.强化陇州社火传承培训。策划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开展陇州社火脸谱、社火锣鼓等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6次,增强了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研学活动,依托县非遗馆,先后迎接省市社团和高校各类调研8次,接待人数260多人次。成立陇州社火协会,支持组建社火表演团队,建成陇州社火非遗传习所。申报命名陇州社火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落实传承人补助经费。组织开展社火脸谱化妆、表演、锣鼓传承培训活动5次,培训32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指示要求,持续加强社火文化的传承保护,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培训工作,大力培育传承人队伍,推进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发展,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感谢您对县文旅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会进一步改进工作措施,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思路,希望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陇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3月31日
(联系人:王甜,电话:460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