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陇县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立足鲜活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化区域布局,补齐发展短板,加快提升产地仓储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构建县镇村冷链物流网格体系,完善县域商业体系配套,推进农产品消费升级,促进“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二、目标任务
2023年:全县新建改扩建14个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新增库容8000吨。新建县级综合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1个,建设村级新型连锁便利店104个;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214个。
2024年:全县新建改扩建10个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新增库容6000吨。改造升级村级新型连锁便利店104个;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86个。
2025年:全县新建改扩建8个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新增库容5000吨。直接或间接创造就业岗位89个。农产品贮藏期平均再延长1个月以上,产品鲜度指数超过0.9,果品、蔬菜和肉类(含水产)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45%、35%和85%。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现镇镇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递,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场地县级覆盖率达到60%。
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县域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科技、人才、数字化支撑能力明显改善,果蔬主产区贮藏能力基本达标,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水平和商品化处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质量明显增强。
三、建设重点
(一)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以鲜活农产品田间地头仓储保鲜为目标,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为重点,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26个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主要新建(改扩建)冷藏库、气调库、预冷库、通风库、贮藏窖等5种类型,并根据产品特性、市场和储运的实际需要,配套相应设施设备。(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以服务产地农产品集散和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为目标,在重要流通节点和农产品主产区建设2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增强鲜活农产品的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冷藏保鲜等服务功能,提升产地商品化处理与错峰销售能力。新建(改扩建)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冷链设施,引导生鲜电商、邮政、供销、快递企业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提升农产品流通销售效率。(县工信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等)
(三)打造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在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建设规模适中的田间预冷型、中转型、销地型冷链物流设施。进一步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和集疏运网络。聚集国际国内冷链物流资源和生鲜产品市场需求,扩大本地农产品服务品类,打造2-3个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形成以苹果为主,菜、肉、蛋、奶制品等共同发展的产品谱系,打造服务西北地区的特色生鲜农产品冷链集散中心。(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
(四)优化乡村寄递物流体系。在现有农村邮政、快递、物流等寄递网络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农村地区寄递物流资源,发挥村级综合服务点优势,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构建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便捷、稳定、高效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县邮政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供销联社等)
四、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一)乳制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依据生鲜乳采集、贮藏特性,加快建设鲜奶采集冷链、低温贮藏罐和高温冷藏库等设施。在东风镇等重点镇区建设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在奶畜养殖镇区建设生鲜乳产地仓储保鲜设施,支持奶畜养殖场、合作社、生鲜乳收购站等改造升级挤奶厅,购置机械化挤奶、冷藏储奶罐、冷链运输车等设备,提高冷藏、储存、运输一体化运作效率和温度质量管控水平,为乳制品企业提供优质奶源。(县畜产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等)
(二)猪肉等肉类产地冷链物流设施。重点建设猪肉等肉类低温冷藏库、低温运输车辆、速冻库等设施。构建动物产品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畜产局、县乡村振兴局)
(三)果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依据苹果采后生理和贮藏特性,改造升级老旧冷库,建设现代化气调冷库群,提高冷藏保鲜能力和设施利用率。紧盯“地头收购、混装销售、预冷滞后”短板,在苹果主产镇村建设产地采后集中处理中心,开展集中分拣、预冷、收购等服务,推进产地标品化销售。(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邮政公司、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县发改局、县果业服务中心等)
(四)蔬菜产地冷链物流设施。依据蔬菜贮藏特性,按照“生产基地+配送中心”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全县重点建设2个蔬菜保供配送中心。打造集设施生产观光、城市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特色农产品展示、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园。推广“特色基地+冷链配送+文旅研学”发展模式,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有效供给。(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等)
(五)食用菌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加大产地交易市场、区域仓储冷链物流中心、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食用菌交易平台1个。鼓励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配套建设产地冷链仓储设施。食用菌专业村、示范镇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站点。引导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物流企业等,加强与京东商城、盒马生鲜等平台合作,开设特色产品馆,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态,利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发展私人订制,减少物流仓储成本。(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发改局等)
(六)其他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围绕中药材、蜂蜜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布局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产地仓储保鲜设施,促进形成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供应、集散、销售基地,引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县发改局等)
五、推进乡村寄递物流建设
(一)推动乡村寄递物流协同发展。强化镇村邮政体系作用,加强镇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开放共享,创新镇邮政网点运营模式,承接农村公共服务,提升镇村邮政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合作共用末端配送网络,加快推广共同配送模式,有效降低镇村末端寄递成本。加快推动邮政快递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寄递物流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供销合作社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产品产销两端冷藏保鲜设施,增加冷链运输车辆,提升全程冷链水平。(县邮政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等)
(二)加快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推动邮政与快递、交通、供销多方合作,引导快递企业通过驻村设点、合作共建等方式,提高“快递进村”覆盖范围和服务质效。推进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镇、建设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等途径,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引领打造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各类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主体联合联动,优化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批产地冷链物流服务品牌。实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鼓励支持农村寄递物流企业立足县域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广“快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发展模式,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定制个性化、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助力农产品上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县邮政公司、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等)
(三)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依托现有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客运站、电商仓储场地等建设县级寄递配送中心,整合在村邮政、快递、供销、电商资源,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鼓励在村委会、文化广场等区域布设智能快件箱,支持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开发便民服务岗位,保障寄递物流末端可持续运行。加快农村邮路汽车化,支持邮政快递企业整合农村网点网络资源,开展邮快、快快合作,共建末端服务平台,推广共同配送模式,提升农村邮政快递服务能力。(县邮政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等)
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镇村传统商业网点,建立以县城为中心、镇为重点、村组为基础的商业体系。建立完善县域统筹机制,不断强化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市场保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储备和运输能力,保障城乡居民重要生活品应急供应。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等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精准对接。支持各镇发挥苏陕协作、对口支援、镇企合作等机制作用,推动对接资源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镇村倾斜。推广委托生产、订单农业、以销定产等产销一体化新模式,探索农超、农社、农企等多种产销对接模式,支持电商、团购等平台主体构建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推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新业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服务城乡居民生活。(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等)
七、创新推进体系建设
(一)构建服务运营体系。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流动售菜车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支持冷链物流经营主体与超市、批发市场、企业和社区对接,探索产地仓储直供直销模式。鼓励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开展净菜、预制菜加工,为学校、社会团体、餐饮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平台企业等,利用既有物流网络,整合产地冷链物流资源,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等)
(二)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大力推进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节点布局,打造一批承载能力强、集散效能高的农产品物流园区、产地市场和流通企业。支持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田头公益市场,提升供应链末端服务功能。加快综合物流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县邮政公司等)
(三)健全技术标准体系。按照适用性、先进性、统一性、协调性、节能性的原则,制修订苹果等农产品贮藏、运输的技术规范标准。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冷链物流标准示范与推广,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与生产标准有效衔接,提升我县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标准化水平,降低产后损失,提高运营效率。(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等)
(四)优化人才创新体系。支持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营销企业加强人才引育,用好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机构,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领域创新型人才、咨询服务人才,以及冷链产品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技术和企业运营等领域专业人才,打造一支懂冷链、会经营的冷链物流带头人和技术服务队伍。把冷链物流体系、县域商业体系和农村物流寄递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纳入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提高运营主体管理水平、科技素养和经营能力。加大农村电商培训力度,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鼓励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加强智能传感、射频识别、无损分级检测、差压预冷、高湿无霜冷库、节能干燥等装备应用,提升冷链货物、载运装备数据化水平以及全程冷链、全程监控、全程追溯能力。加强产地冷链物流统计监测,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统计制度,提升信息共享交换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等)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县级协调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推进合力。各镇要按照推进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形成高位推动、多方共建的推进机制,建立行业调查和运行质量监测制度,保障各项建设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各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县自然资源局等)
(二)健全融资机制。县级各部门要统筹用好财政资金,统一支持方向,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的信贷支持。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对符合条件的建设运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县财政局、县人行、县金融办、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供销联社等)
(三)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农业设施用地政策,探索将农业生产中与农产品直接关联的分拣包装、仓储保鲜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用好村集体闲置房屋、废弃厂房及经营性建设用地。在明确设施产权归建设主体、确定合作方式和收益分配的基础上,鼓励与批发市场、邮政快递、电商平台等开展合作,试点支持一批田头公益市场。落实仓储保鲜设施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邮政公司、县乡村振兴局等)
(四)优化运营管理。按照《陕西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细则》,严格项目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鼓励市场主体开展冷链物流社会化管护服务,支持运营主体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强设施运行后期管护。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适时开展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等)
(五)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新媒体、广播电视等途径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普及冷链物流配送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各镇、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打造一批样板工程,推出一批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县供销联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