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县加快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5-07 14:28:10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陇县加快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任务分工,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3日



陇县加快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优势产业,按照“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园区承载、品牌引领”的思路,做好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三绿”文章,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三品”工程,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食品加工强县、绿色发展示范县、生态羊乳名城。

(二)目标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确保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实施大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为核心,以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企业创新、科技进步和质量监管,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逐步形成优质高端食品产业集群。到2025年,建成以乳粉加工为主导,香菇、核桃、苹果、蜂蜜、沙棘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协同发展的食品工业体系,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全县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培育知名品牌5个以上,种植养殖体系、精深加工体系、经营销售体系更加完善。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产业布局

围绕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按照“集聚发展、创新提升”的要求,加快推动食品加工业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重点发展羊乳、香菇、核桃、蜂蜜、苹果、沙棘、辣椒、面粉、食用油、牛羊冷鲜冷冻肉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逐步打造形成“一心六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1.全力推进“一心”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管理、企业服务、人力资源、配套基础设施等保障服务水平,统筹负责入园食品工业企业的标准化建设、窗口服务协调、联网运行及监督管理工作。

2.完善优化“六区”布局。一是以小羊妙可、和氏乳业、绿能牧业、中粮包材等为核心,加强羊乳全产业延链补链建设,围绕羊乳制品加工及创新研发,大力建设羊乳协同创新园区。二是以关山尚品、关中牧歌、农之源、天香苑、汇智农产品、酿福源等食品加工业为主体,推动农副产品迈向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做强做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三是以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为核心,全力提升科技创新创业及孵化加速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聚力打造“双创”孵化园区。四是以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核心,重点围绕电子商务运营和电商企业培训,进一步畅通食品加工企业产业销渠道,推进融合发展,不断壮大电商产业园区。五是以华伦物流、海川物流为核心,布局建设具有仓储、运输、包装、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六是以苏陕扶贫协作为发展契机,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以核桃休闲食品、蜂胶蜂蜜饮品、乳清蛋白粉、配方饮料、饮用矿泉水等为重点的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做大做强苏陕工业园区。

(责任单位:县园区管委会、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畜产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果业服务中心)

(二)壮大产业规模

紧扣产业升级趋势,以高端食品、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攻方向,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推进产业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1.发展优质原料基地。一是以东风镇、东南镇、城关镇粮食主产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富硒、有机、彩色等功能小麦,高蛋白、高淀粉专用玉米,酒用高粱和薯类、豆类等小杂粮,到2025年,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49万亩。二是大力支持和氏乳业、小羊妙可等加工企业发展自有奶源或可控奶源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奶畜标准化养殖场,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良种奶畜群体规模。到2025年,全县奶畜存栏达到100万头(只),饲草面积20万亩。三是以陕果集团、盛源果品等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化战略合作,加快老旧果园改造升级、更新品种,大力发展果畜循环,到2025年,全县矮砧苹果达10万亩;四是以宏盛菌业、佳元合作社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全力打造西部食用菌之乡,到2025年,全县食用菌大棚达到5000座;五是以东南镇、城关镇等地为主,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绿色蔬菜棚室栽培为主的设施农业,到2025年,全县绿色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果蔬加工优质原材料供应充足;六是以丰田蜂业、宏发蜂业、农之源等企业为重点,主攻中蜂、干杂果等特色农产品,改造核桃中低产园,发展高质高效核桃园,到2025年,核桃总面积稳定在56万亩,中蜂达到10万箱,花椒等干杂果达到1.5万吨以上。

2.倾力打造产业集群。坚持“招大引强”和“培优育强”双轮驱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营造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出台针对整合食品产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大型食品企业集团前来投资。同时,引导、鼓励本地食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引进专业人才,创立自主品牌,突破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的瓶颈,着力实施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培育壮大陇县乳粉、香菇、核桃、苹果、蜂蜜、沙棘等食品产业集群,构筑集农产品采集、生产、加工、销售、运输、营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体系,引导企业食品深加工等下游产业发展,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工信局、县林业局、县招商局、县园区管委会、县供销联社、县果业服务中心)

(三)发展特色加工

重点发展羊乳制品和特色食品加工,延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由分散向集中、中低端向高端、初加工向精深加工、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

1.高质量发展羊乳制品加工。坚持把羊乳制品加工作为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大力实施饲草种植及加工、百万只奶山羊养殖、品种改良、羊乳加工和科技引领“五大工程”,以和氏乳业、小羊妙可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强化自有奶源基地建设、奶源安全系统建设和奶源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管理上的优势,在确保羊乳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大创新研发力度,逐步提高羊乳制品加工集约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以科学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积极研发婴幼儿奶粉、孕妇奶粉、成人奶粉、特殊医学配方奶粉、中老年奶粉等高端系列新品,不断推动羊乳制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加快温水2万只羊场、千只标准化养殖场、10万亩紫花苜蓿种植加工、国外良种引进、和氏神泉种羊场、特殊医学配方奶粉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从饲草、繁育、养殖、精深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环节着力全产业链打造,努力建成全国乳制品核心承载区,争创全国羊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到2025年,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其中乳粉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2.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充分发掘地方特色食品潜力,大力支持香菇、核桃、蜂蜜、苹果、沙棘、辣椒等原料基地扩大生产,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支持现有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创新研发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提升知名度,增强影响力。鼓励引导陇州羊肉泡、姚记油宣、老马家烧鸡、河沟挂面等地方特色民俗食品产业化、工业化、品牌化发展,深度挖掘潜力,积蓄产业后劲。到2025年,特色食品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个以上,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园区管委会、县果业服务中心)

(四)培植龙头企业。

坚持内育外引,引进一批产销畅通、经营状况好、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集团、大企业,带动本土企业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市场拓展做大做强。多渠道整合和统筹各级资金加大对企业主体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办食品加工厂。全力支持和氏乳业、小羊妙可、陕果集团、盛源果品、创融实业、宏盛菌业、丰田蜂业、关山尚品、酿福源、金穗面粉等十大食品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企业。新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人才领办中小食品加工企业,重点发展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包装等加工配套环节,促进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工信局、县园区管委会、县供销联社、县果业服务中心、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五)打造知名品牌

高度重视加强品牌建设在促进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并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制定,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申报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加强农产品品牌保护。积极探索企业品牌及区域公共品牌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和氏奶粉”“小羊妙可”“陇关香菇”“沙棘果酱”“苹果醋饮料”“核桃露”“辣椒酱”等品牌的整体知名度,支持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和氏乳业IPO主板上市,创建世界级羊乳加工“标杆企业”。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贸易洽谈会、品牌推介会,不断提升食品加工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畜产局、县供销联社、县果业服务中心、县发改局、县工信局)

(六)拓宽销售市场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对外开放,采取参加展会、连锁经营、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创新销售模式,促进食品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整合销售、宣传资源,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销售载体,推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形成“产销见面、产超对接”的大销售格局。支持企业在住宅小区、景区景点、星级酒店、高速服务站、机场、高铁站等区域建设品牌形象店、专卖店,支持企业建设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冷链与配送服务,配置冷藏、冷冻设施和冷链配送车辆,增强配送能力,完善配送服务,扩大我县优质特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产销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果业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

(七)推进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种养殖结构调整,逐步向高效设施农业及生态循环种养业转型,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强化组织引导,大力培育和氏乳业等龙头企业走高品质、精深加工之路,培育和发展高精尖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逐步实现食品加工绿色化、功能化、休闲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生产加工效率,加快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针对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开展强链补链工程,建成涵盖冷链运输、皮革交易、饲草销售、物资配送、中介服务、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乳业物流产业园, 延伸羊乳产业链,围绕陇县苹果、核桃、蜂蜜和香菇四大特色农产品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仓储、交易展示、流通配送四大功能区以及综合办公区,畅通对外贸易通道,全力推动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果业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园区管委会)

(八)加强基础设施

1.实现园区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建设园区给排水设施,加快园区重点功能区的供水系统提升改造,推进园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天然气覆盖工程,将燃气管道通往园区企业。完善电网、通信、供热设施、对外交通、内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与城市的沟通与联系。实现园区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与城区共用。做好园区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

2.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大力促进5G网络、千兆固网、数字赋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技术试验验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建设、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部署、工业互联网管理支撑平台等工作。加快推进工业以太网、短距离无线通信、5G新一代工业互联网设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侧安全建设,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加强对“互联网+”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3.做好公共服务配套。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促进园区与城区协同发展。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食品加工园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配套产业小区和配套街区,加大对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为园区业主和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和人才吸纳能力。

(责任单位:县园区管委会、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

(九)强化质量监管

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为主体,完善企业安全监管机制,健全产地环境和产前投入、产中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后质量安全检测等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落实农产品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确保基地生产的源头安全。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技术支撑,鼓励食品企业购买先进加工装备、检测设备,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中心,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保障食品加工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大力推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组织开展诚信体系培训,落实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果业服务中心)  

(十)强化人才支撑

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优化奖励政策,加强对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行业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企业紧缺急需人才,致力于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原料萃取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中科院、西农大、西职院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上提供动力。支持鼓励和氏乳业、小羊妙可等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支持盛源果品、宏盛菌业、丰田蜂业等企业研发创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家外出培训,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引导树立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科技意识、规模意识、底线意识,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打造有胆识魄力、有创业激情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带头人,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教体局、县果业服务中心、县科技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陇县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园区管委会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发改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县工信局局长、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县园区管委会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中省市有关政策,制定全县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指导管理责任,谋划解决食品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各类综合考评等具体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县财政将安排一定资金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园区建设、技术改造、品牌培育等领域建设,对高价用地超出部分予以资金奖补。县财税务部门要落实食品加工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为食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流通、配送和销售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要把食品加工企业列为优先扶持对象。县招商局要及时协调引进落地的食品加工企业厂房租赁需求,按照招引条件,积极落实租金减免各项优惠政策。

(三)坚持精准招商。立足资源优势,注重补链强链,围绕以“陇县五宝”为代表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全力以赴引进一批省内外知名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全面提升全县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梳理形成招商任务清单、项目需求清单、目标客户清单,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迈向精准化。特别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线索,实行驻地招商,盯住不放,争取“意向达成、集中签约、项目落地”畅通无阻。同时,主动联系邀请陇县籍在外成功人士、专家学者、退伍军人、杰出青年、返乡人员等回乡投资创业,支持参与家乡经济建设,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项目支撑。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定工作信心和决心,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各镇各部门要细化工作责任,强化项目建设工作力量,着力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规划、土地、环保、资金等突出问题,加快和氏特殊医学配方奶粉生产线、香菇深加工、速冻食品加工厂等食品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同时,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链条,着力谋划储备一批投资体量大、质量高的食品工业项目进入计划盘子,不断提高工业项目投资占比,确保项目接续有力、发展后劲十足,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做好配套服务。县级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为食品加工企业做好优质服务,各相关部门要优先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各类项目申报。县发改局要优先保证食品加工项目立项;县工信局要对食品加工企业开设的直营店、品牌店给予项目支持;县自然资源局要将食品加工园区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落实土地“招拍挂”政策,确保企业用地高效及时;县电力局要切实保障食品加工用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要加快行政许可集中审批效率,提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县营商办要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县金融办及时掌握入驻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及时取得金融支持;各镇、各部门要做好“一站式”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六)强化督查考核。县政府将对食品工业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及大力支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季度督查,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并将督查反馈情况作为年度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县农业农村局、县畜产局、县果业服务中心、县工信局要按照部门职能,加强工作指导,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制定推进措施,落实优惠政策,合力支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