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农业地域向城镇转化、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非农产业在城镇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研究内容
以陇县2010-2019年人口数据和城镇化规模为基础,研究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陇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体系规划等主要内容;包括以综合增长率法、时间序列法等多种方法预测并通过资源承载力校核下的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同时,针对陇县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别对空间分布特征、规模等级结构以及职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二、人口及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截止2019年底现状县域总户籍人口约为27.14万,常住人口约25.2万人。近年来,受到宝鸡、平凉、西安市的虹吸作用影响人口开始流失,总体上讲,近十年陇县常住人口保持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27万人以上,仅2017-2019年出现下降。同时,县域人口基数相对较低,人口密度低于省市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呈现下降趋势,人口迁出现象突出、综合增长率未达预期;常住人口相对稳定,劳务输出较少,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显著。
(二)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9.7%,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2014-2019年,陇县的城镇人口增长率基本维持在4%左右,城镇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县域户籍人口综合增长率和常住人口增长率,证明县域内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是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人口与城镇化率规模预测
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经济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测算,重点考虑资源承载力情况,同时结合工业可吸纳人口情况,相互核定,最终规划确定2025年末陇县全域常住人口规模为27万人,2035年末常住人口规模为29.4万人。预测陇县2025年城镇化水平50%左右,2035年城镇化水平65%左右,则全县2025年城镇人口取13.5万人,2035年城镇人口取19.2万人。
采用城镇人口分配法预测基于积极把握的机遇性需求。对应不同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中心城区发展规模将存在差异。至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约14.4万人。至2035年,各镇城镇人口规模如下表:
表4-2 陇县各镇2035年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镇名 | 规划期末镇域总人口(人) | 城镇人口(万人) |
东风镇 | 36126 | 0.85 |
八渡镇 | 9836 | 0.3 |
河北镇 | 12496 | 0.33 |
东南镇 | 50242 | 3.01 |
天成镇 | 17788 | 1.1 |
曹家湾镇 | 20049 | 0.68 |
固关镇 | 10085 | 0.42 |
温水镇 | 42857 | 0.96 |
新集川镇 | 6343 | 0.23 |
四、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等级体系结构规划
按“规模适度、产业集中”的原则,提高城镇质量,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特色镇——中心村——基层村”务级城乡聚落城镇等级体系。三个重点镇——东风镇、温水镇、天成镇;东风镇——陇县的东大门,交通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强,打造工商贸易强镇;温水镇——大力发展煤炭资源及其配套服务业,做好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打造农旅融合强镇;天成镇——立足陇县后花园,依托关山草原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商贸服务产业,打造旅游服务强镇。五个特色镇——曹家湾镇、固关镇、河北镇、八渡镇、新集川镇;依托城镇发展基础,突出特色产业,打造县域特色镇。
(二)城镇职能体系规划
未来要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小城镇,农旅融合强镇、工贸服务镇、文化旅游古镇、乡村旅游特色镇城镇等多种类型。其中重点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工贸服务等具有特色的城镇功能,形成差异化发展。
(三)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中心引领——以城关镇、东南镇为核心,打造全县政治经济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
廊轴辐射——以区域性交通线为轴带动沿线各镇发展,打通县域经济发展新廊道;以千河、普峪河为基础,串联沿线各镇发展,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廊道。
两翼呼应——生态旅游发展区、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旅游发展区,以八渡镇、天成镇为核心,依托关山、龙门洞等景区,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打造全县生态旅游发展核心区。现代农业发展区,以河北镇、温水镇、东风镇为核心,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养殖业,打造县域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