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陇县推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0-05-06 09:49:34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陇县推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陇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9日  



陇县推进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稳定面积,提质增效,推动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巩固烤烟特色产业地位,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烟叶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专业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主体作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稳面积、保产量、提质量、促增收,确保完成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任务,实现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三年三大步,产值过亿元”的目标,利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陇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做实做优烤烟产业。

2020年为烤烟生产“基础夯实年”,强化责任落实,稳定烤烟面积,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种植烟叶3万亩,收购烟叶5.25万担,开展5万亩的基本烟田规划;上等烟占比达到35%以上,下低等烟比例控制在5%以内,亩产值达到2800元以上,烟农收入达到5800万元,实现利税1250万元。

2021年为烤烟生产“品质提升年”,强化技术培训,优化烤烟品种,巩固提升品质,稳定职业烟农,上中等烟比例显著提升,上等烟比例达到40%以上,下低等烟比例控制在4%以内,亩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烟农收入达到6300万元,实现利税1380万元。

2022年为烤烟生产“效益跨越年”,优化集成关键技术,推行“烤烟+现代化农业+旅游”模式,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田园综合体,引领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形成完善的烟田轮作机制;上等烟比例45%以上,下低等烟比例控制在3%以内,亩产值3300元以上,烟农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

三、工作任务

(一)优化生产布局,筑牢发展基础

1.科学规划布局。把种植计划向非冰雹带和生态优越、基础条件好、设施配套完善、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区域集中,大力发展万担镇、千亩村。建立温水镇、曹家湾镇、新集川镇核心区,八渡镇、东南镇、天成镇、河北镇、固关镇优势区,城关镇潜力区,实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的烤烟产业格局。按照种烟面积的两倍规划基本烟田,全县按5万亩规划,不断探索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形成完善的烟田轮作机制。

2.优化品种选择。根据我县主栽品种特性和各镇气候、地理差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品种布局,西部山区以中烟202早熟品种为主,中部川源、东部浅山区以延安1号为主,合理调配品种比例,加大中川208等适生优生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打造示范田,为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3.稳定烤烟面积积极推进烟田轮作倒茬,利用产业扶贫、撂荒地整治等涉农政策,重点解决田块零散、重茬比例高的问题,将烟田向一、二类田块转移,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以烟农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集中连片种植、集中连片倒茬,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为烤烟全程现代化作务奠定好基础。

(二)加快技术进步,提升发展能力

1.强化技术攻关加强与科研院所、烟草工业的协作力度,全力落实与甘肃烟草工业建立基地单元的建设任务,开展良种良法配套、烟叶质量调控等方面的联合攻关,破解制约烟叶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大实用技术推广、新技术引进、老技术改良力度,切实提高烟叶均质化生产水平。

2.加大技术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烟农技术培训,转变烟农生产观念,引导烟农按卷烟工业需求组织生产,将无使用价值的烟叶处理在田间,减少采烤损失,不断优化烟叶结构,持续满足卷烟品牌对优质原料的需求。推行差异化技术服务,抓好实操培训,实现各技术环节的培训全覆盖,提升小苗深栽、平衡施肥、抑芽剂施用、成熟采烤等关键技术到位率,切实依靠实用技术和精益作务,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3.注重示范引领。建立烟叶标准化示范点,实行县、镇、村逐级包抓制度,集成运用生产新技术,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推广有机肥入田、绿肥压青、绿色防控、清洁能源烘烤、地膜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烟田地膜回收率要达到98%以上,以蚜茧蜂和生物农药为代表的绿色防控技术在核心种烟镇达到全覆盖,加快烤烟产业转型升级。

(三)建强产业队伍,夯实人才基础

1.加大职业烟农培育。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职业烟农培训、考评、认定工作。鼓励返乡中青年积极参与烤烟生产,引导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青年烟农,积极参与职业烟农认证,重点培育20—30亩的种植专业户,力争每年培育认证职业烟农100名以上。建立健全职业烟农考核管理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配套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壮大职业烟农队伍。

2.培育新型种植主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种烟主体,不断探索改进经营模式,加强技术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服务机制,提升质量效益,形成多种种烟主体协同发展、互为补充的良性发展局面。

3.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烟叶技术管理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员技能提升和素质教育,建立“走出去”和“请进来”交流学习机制,切实提高技术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展年轻技术员委培和引进工作,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转型升级

1.加快全程机械化作务开展农机农艺配套研究和小型实用机械的引进推广,提升烟草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机手培育,扩大烟田冬耕、旋地、开沟、起垄、打孔、中耕、拔杆等环节的机械化耕作面积,重点环节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

2.加大专业化服务力度。转变烤烟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营模式,打破地域界限,引入竞争机制,推进服务型合作社的现代化治理,完善“合作社+专业队”的生产组织形式,建立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引导烤烟合作社扩宽经营范围,综合利用育苗棚、烤房等基础设施,开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等多元化经营,探索建立统一品牌,推进合作社由输血变造血、被动扶持向内生驱动、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型升级。

3.完善烟区基础设施聚焦核心烟区,推进高标准烟田建设,摸清建设需求,分步实施,补齐设施短板。积极对接省级配套,设立烟叶基础设施维修基金,改善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烟田基础设施长久发挥效用。开展以烟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前期可行性摸底工作,拉长产业链,确保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政策扶持,凝聚发展合力

1.发挥助力脱贫优势。继续加大贫困群众种植烤烟的扶持力度,从计划分解、技术指导、收购服务等方面向贫困群众倾斜。加大宣传动员,引导烟农利用烤房等基础设施,开展特色种养,依托烤烟产业脱贫致富。鼓励各烤烟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关键环节成立服务队,吸纳更多的贫困劳力务工、入社,全方位发挥烤烟产业辐射带动功能,助力烟农多元化增收。

2.加大扶持激励力度增加烟田机耕补贴,提高上等烟补贴标准,引导烟农转变生产观念,提高烟叶质量。将烟叶税返还及扶持力度向村级倾斜,加大轮作倒茬和布局调整力度。支持各镇制定本镇配套措施,调动各级发展烤烟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中的支柱作用。

3.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强化烤烟保险制度,加强人工防雹增雨力度,提升烟叶生产抗灾能力,形成烟叶种植事前气象保障、事中救灾干预、事后保险补偿的长效保障机制,切实降低灾害损失,消除烟农后顾之忧。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陇县烤烟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烤烟产业各项发展规划、扶持考核政策等;负责烤烟产业发展措施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落实及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镇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烟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系统安排烤烟生产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压实责任。

2.密切协作配合烟草、农业农村、水利、发改、财政、扶贫、气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在政策保障、技术服务、工作推进等各方面向烟区适当倾斜,形成“政府主导、烟草主推、村组主抓、烟农主体”的工作格局。

3.强化考核激励将烤烟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任务完成较差、工作落实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