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9-02-26 16:08:52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9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是我县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追赶超越为主线,聚焦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主攻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重点,经济社会呈现出转型突破、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的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实现生产总值90.4亿元,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增长8%。

(一)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实施县级重点项目132个,完成投资7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7.5%。2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4.8%。建立健全项目谋划工作长效机制,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落实中省项目资金19.9亿元。河道综合治理、县医院门诊楼、实验中学、扶贫移民搬迁、小羊妙可羊乳品生产线技改、光伏扶贫、G85陕甘界至陇县(火烧寨)高速公路、神固路改建、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及县乡公路大中修、教育现代化建设等57个项目建成投用。东部商务区污水管网、香菇特色产业基地、关山尚品沙棘深加工、秦源小学、综合档案馆、固关至陕甘交界段公路改建、全域旅游道路畅通等项目顺利实施,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有力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6%。

(二)特色农业稳中向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以建设特色产业名县和绿色发展示范县为主导,突出“稳粮、兴牧、优果、保烟、扩菜”五大重点,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重点发展奶山羊、苹果、核桃、烤烟、食用菌、中蜂六大主导产业。粮食生产平稳增长,播种面积49.2万亩,总产10.57万吨。预计农业总产值36.1亿元,增长4.0%。围绕建设全省千亿羊乳产业集群示范县目标,生态乳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预计畜牧业产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农业总产值的46.8%。奶牛存栏3.85万头,奶羊存栏25万只,鲜奶总产量18.5万吨。烤烟实现产值6044万元,新栽良种核桃1万亩、矮砧苹果1万亩。以特色园区和基地示范为引领,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陇州有机苜蓿初加工、食用菌特色产业基地、万亩有机苹果基地、绿能牧业4万只奶羊基地二期、和氏乳业2万只奶山羊生态养殖场、关中奶山羊夏家湾良种繁育场、苏陕扶贫协作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百亿生态乳都饲草基地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3户,初步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三变”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104个村成立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分红900余万元。

强化举措,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计划退出的17686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脱贫标准,如期脱贫退出。深化“菜单式”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奶山羊、核桃、旅游、食用菌、光伏等特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62个贫困村水电路等全部达到退出条件。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劳务输出、生态补偿、公益性岗位、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等各类扶贫方式成效显著。积极开展与铜山区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实施千吨果品冷藏库及自根砧苗圃、人才支援、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等11个协作项目,落实苏陕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各类资金2475万元。

(三)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围绕建设生态工业大县目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园区重点企业和氏乳业、小羊妙可、天香酿造、西合药业、方茂照明、华伦物流等30户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小羊妙可羊乳品生产线技改竣工投产,中粮包材试产运行,关山尚品沙棘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入园企业产销两旺,华凯日产10万片琉璃瓦扩建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型能源基地建设进展顺利,9镇25村分布式光伏发电竣工投用。新增五上企业13户,其中:工业企业1户、商贸企业5户、服务业6户、房地产业1户。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6.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4%。聚焦城市建设、生态乳都、新型能源、文化旅游四大增长点,扎实开展工业招商季活动,成功引进金风科技等51个重大项目。新冠森城市综合体、关山尚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东部商务区陇盛佳苑、和氏乳业2万只生态奶山羊养殖场等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4亿元,引进外资1045万美元。

(四)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打造陇县文化旅游新形象,编制完成《陇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利用多种媒体立体化宣传推介“大美关山、神奇龙门、生态陇县”品牌。投资4.5亿元加快实施景区亮化、智慧景区、风情小镇装修、生态停车场、标识系统、树屋酒店、星空屋酒店等十大项目。高点规划,全力建设大龙门道文化旅游区,实施景区沿线景观提升和道文化展示区工程。加快秦源文化产业园3A级景区创建,建成游客中心、景观广场、旅游公厕、停车场等设施,完善标识、景观介绍牌和讲解系统。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优化“旅游+”战略布局,全面实施旅游扶贫、道路畅通等“八大”行动计划,提升旅游产业化水平。依托生态雅村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做靓乡村旅游。预计接待游客93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分别增长14.1%和30.4%。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个、深度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0个,华伦物流、海川交通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小微企业266户、个体工商户1117户。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亿元,增长12%、外贸出口总值6680万元。

三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按照“一河两岸五区”的城市新骨架及四纵四横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24个城建项目建设。汭河大桥、南岸新城保障性住房、实验中学、县医院门诊楼、滨河森林公园提升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一级汽车客运站、泰和国际酒店、文华上林商业步行街、陇州国际购物中心即将竣工;东南大桥、建设路、新冠森综合体、东大街中段城中村改造、体育场、老南街片区棚户区改造、湿地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县城主城区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全部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面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项目投入使用。进一步健全城区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开展市容交通环境秩序专项治理,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陇州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及“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效明显。完成造林绿化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实施科技进步项目4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5%。围绕省级教育强县和市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教育质量提升、标准化校建、高效课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薄改、学前教育普优、全民健身等项目顺利实施,教育强县创建通过验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协调推进各类教育,教育质量持续领先,高考二本上线761人,上线率达到56%。民政综合服务中心、革命烈士纪念馆、殡仪馆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启动健康陇县建设,促使健康政策、服务、福祉惠及全民。妇女儿童医院主体完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参保农民22.8万人,参合率99.9%,实现“应保尽保”目标。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5%,人口自增率5.27‰。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68元和10441元,分别增长8.5%和10%。

2018年,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高,产业化项目不多,工业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强,旅游业对经济总量贡献偏小;二是农产品价格走低、核桃基本绝收,外出务工收入趋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是后续财源培植不足,财政增收困难较大。四是投资和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计划执行中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重点解决。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三、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追赶超越、产业升级、脱贫攻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继续实行重点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包抓责任,细化节点。加强专项稽查与督查工作,落实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环评、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工作责任,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初步确定县级重点建设项目138个,总投资198.5亿元,年度投资78.5亿元。新建项目105个,年度投资46.1亿元;续建项目33个,年度投资32.4亿元。其中脱贫攻坚类项目10个,年度投资2.56亿元;生态乳都类项目11个,年度投资8.16亿元;全域旅游类项目14个,年度投资13.82亿元;副中心城市类项目25个,年度投资19.37亿元;生态工业类项目16个,年度投资17.96亿元;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15个,年度投资2.93亿元;乡村振兴类项目14个,年度投资5.28亿元;社会事业类项目20个,年度投资4.3亿元;生态环保类项目13个,年度投资4.12亿元。与2018年相比,项目数增加6个,总投资增加23.84亿元,年度投资增加8.54亿元。初步确定2019年市级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119.9亿元、年度投资56亿元。与2018年相比,项目增加4个,总投资增加6.8亿元,年度投资增加7.1亿元。突出三级城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清洁能源、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策划包装项目,逐步完善县镇两级项目储备库,计划新增储备项目500个以上,投资总额800亿元左右。加强部门协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债券,争取中省资金20亿元以上。进一步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依托会展和推介活动,创新招商模式。对已开工的碧桂园陇州府、新冠森城市综合体、关山温泉酒店、东大街中段城中村改造、陕果集团苹果种植加工、关山尚品沙棘深加工、香菇基地等在建项目做好协调服务,确保如期完工。对已签约尚未开工的深圳景田矿泉水、华秦乐达饲草加工、关山马战实景演艺、香港百翠园外贸物流园等项目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力争尽快落地开工。争取更多产业化项目签约,实现到位资金46亿元以上。

(二)以群众增收为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坚持已形成的有效体制机制,运用系统化思维谋划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省既有的脱贫攻坚政策在深度贫困地区全面落实。在东南、八渡、温水、天成、曹家湾等镇实施移民搬迁生态工程,在天成镇贫困地区实施世行贷款农村社区发展项目。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实现贫困村道路、饮水、堤防、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项目全覆盖,彻底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农家乐服务、电商等经营项目。加大生态补偿、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等扶持力度。整合项目资金,拓宽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向脱贫攻坚集中。支持发展社区工厂,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工作,加强与铜山区的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深度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三)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突出发展新型工业

以两大工业园区为平台,聚力生态乳都、绿色食品、新型建材三大重点,推进和氏乳业、小羊妙可等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完成关山尚品沙棘深加工、年产60万吨高品质石灰、水泥发泡保温板及建筑垃圾处理、大地科技万吨有机肥、塑胶颗粒加工等生产线建设项目。加快园区投融资建设步伐,逐步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引进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推进法士特汽车零部件产业园、3万平米通用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实施华润关山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金风科技风力发电开工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撑体系,促进中小微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新增五上企业10户、小微企业150户。

(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稳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

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村工作全局,以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契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借袋还菇”模式,做大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延伸香菇产业链,促进香菇废料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围绕百亿生态乳都目标,推进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建设,培育新型养殖主体34个,和氏乳业2万只生态奶山羊养殖场建成投用。确保奶羊存栏40万只、鲜奶总产量20万吨以上。新增优质核桃1万亩、改造低产园2万亩;栽植苹果1万亩、蔬菜7.3万亩,种植粮食49.2万亩,粮食总产保持在10万吨以上。种植烤烟3万亩,产值达到7000万元。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面完成整县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农业产业园区,实施重点镇美丽乡村、中蜂标准化繁育场及蜂产品深加工、循环农业产业园、优质核桃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强信息服务合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以生态旅游为引领,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国际关山定位和最新旅游理念,深度挖掘关山草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核心资源,编制景区总规、修建性详规。实施关山草原景区5A创建提升、马战实景演艺、大峡谷停车场、树屋营地、旅游环保公厕、星空屋营地建设,景区酒店改造提升、立体观光等配套项目。在完善景区设施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通过省级资源潜质评估工作。加快编制龙门洞景区总体规划和单体项目建设方案,实施龙门大峡谷、南山门游客中心、停车场、观潭栈道和健康养生等项目,完成东晨秦天西部写生基地文化产业园项目主体及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与精准扶贫和生态雅村建设相融合,抓好全域旅游镇村设施提升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特色示范村。加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推进农产品外贸物流园建设,打造外贸出口基地。促进传统商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扶持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大众创业,鼓励市场主体开办农村电商,推销本地农产品。发展电商企业20户,新增个体网店300户

(六)以城市建设为龙头,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增强城市功能。实施年度投资19.4亿元的25个城建项目,完成东南大桥、建设路及排水、东南路拓宽改造、宝汉高速城市入口道路景观、北坡游园、东部商务区污水管网工程。加快北贤巷及水银河片区、东大街中段和南街片区棚户区改造,推进陇盛佳苑城市综合体、崇文路西段道路及排水、新民巷仿古一条街建设。完善功能规划,明确城镇定位,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构建绿色、森林、环保、智慧城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的特色镇,提升辐射能力,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强力改善镇村基础设施条件,计划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58.6公里、新修县乡公路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平方公里。提升农村文化广场美化亮化水平,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以创建市级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为统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全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办学水平。加快秦源小学、恒大小学、公共体育场二期、第二高中餐厅等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健康陇县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医疗救治保障体系。完成东关医院改建、火烧寨卫生院整体搬迁、乡镇卫生院取暖、村级卫生室等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出生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挥文化站室、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点、农家书屋、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在构建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光纤入户网改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广应用宝鸡城乡养老手机APP网络服务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严格执行医疗、生育、工伤等各项待遇报销限时办结制度,全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各类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建成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进一步落实失业救助、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推行农村群众“身后事”关怀机制。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完成民政综合服务中心、烈士纪念馆及殡仪馆主体工程。以“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行政许可审批“一厅式办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治理、改善空气质量。绿化造林3万亩,加快“气化陇州”建设,稳步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散乱污企业和农村环境整治,推进节能减排等重点工程,为全县人民创造美丽富裕和谐的最佳人居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