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5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幸福和谐新陇州为目标,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团结一致,创新实干,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一)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实现生产总值57.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5.3%,同比增长(下同)13.0%;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3%,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568元和25464元,占年度计划的98.3%和98.8%,分别增长12.1%和10.7%。
(二)项目带动成效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6.02亿元,增长33.9%,完成计划的104.7%。争取中省项目资金16.1亿元,完成计划的101%;13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1亿元,完成计划的100.4%。南岸新城道路及排水工程、移民搬迁、集中供热、河滨商贸中心建设项目、关山酒店片区拆迁改造工程、北河5号坝桥合一工程、县城供水管网工程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47个,到位资金26.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增长14.4%。秦源文化产业园、关山风电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李家河煤矿、丰台山风电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展顺利,有效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和县域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
(三)副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按照“一河两岸五区”的城市新骨架及“四纵四横”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强力实施投资13.1亿元的30个城建项目。南岸新城加快建设,国道344县城过境段改建顺利推进,新区四条道路、实验幼儿园、大震关、关山月广场竣工投用。万成佳苑、绿景家园、上水新城、兆兴锦都万人居住小区基本建成。主城区改造进展顺利,河滨市场、西街二组、陇马路十字3个片区旧城改造主体完工,关山酒店片区改造、农产品步行街、文华上林商业步行街加紧施工,仿古一条街道路工程建成通车。北部文化休闲区实现突破,北河5号橡胶坝建成蓄水。秦源文化产业园主体工程加快推进,主体构架基本形成,东部商务区稳步推进,法院审判大庭和公安司法大楼顺利竣工。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7.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5.6%。小城镇建设持续提升,东南市级重点镇获全省重点镇建设先进镇,并跻身全国重点镇;固关镇列入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项目,6个特色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50个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四)工业增势强劲。绿色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陕西天香酿造投产达效,飞鹤关山乳业实现兼并重组,宝鸡方茂办公楼和厂房主体完工。中小企业孵化基地1号楼完成主体、建成2号标准化厂房,陕西秦果、好运食品等4户企业入驻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园成功获批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众德汇陶瓷3号厂房建成投产,李家河煤矿开发正在进行矿权转让,关山风电列入国家“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华润风电、天津瑞能及西安佳阳光伏发电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开工建设。新增规上企业2户、小微企业65户、个体工商户939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6.8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8.5%,增长17.3%。
(五)特色农业稳步提升。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播种面积保持在49万亩,总产达到10.01万吨。栽植优质烤烟4.01万亩,实现产值7209万元。东风夏家湾万只奶山羊养殖场主体竣工,飞鹤关山4万只奶山羊基地开工建设。奶牛存栏6.3万头,奶山羊6.45万只。新增核桃2.45万亩、水果0.34万亩。西农大核桃实验站、旱作农业试验站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实施园区带动战略,提升温水坪头、堎底下绿丰两个省级园区建设水平,东南申家咀园区设施大棚达到510座,申报为省级农业园区。安宁核桃、金龙果品等4户企业被命名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有序推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全县专业合作社达到184个。
(六)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关山草原开发强力推进,投资1.65亿元的关山快速旅游干线进展顺利,陇马路改造全面完工,鞍子沟假日酒店竣工投用,景区综合整治成效初显,国家4A级景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龙门洞道教文化中心区建设日臻完善,丘祖大殿、龙潭广场等景观建成投用,成功举办中国宝鸡陇县龙门洞道文化论坛,极大提升了陇县对外知名度。陇州社火走进宝鸡炎帝影视基地,并在省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上现场演出,激发了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全年接待游客2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3亿元,增长29.3%和40.3%。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天逸、安吉等酒店建成投用,陇县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9亿元,增长12.3%。
(七)生态建设进展良好。围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统筹推进绿色陇州“九大工程”。宝汉高速、344国道和辛新路绿化全线贯通,完成大关山、大龙门景区坡面和12个生态村绿化,累计造林面积4.77万亩。大力开展国家生态县创建,整治大气污染,集中实施燃煤、扬尘、油烟三大治理,拆除燃煤锅炉全市第一,创建工作通过省级技术评估。持续开展以大绿化、大治理、大提升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改厕1600户,建成村庄垃圾填埋点202处,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八)民生事业得到改善。实施科技进步项目6项,星火项目3项,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2%;顺利实现教育强县省级“双高双普”奋斗目标,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到941人,上线率46.45%,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57万元。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顺利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复验,县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通过省级测评验收,县中心敬老院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县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楼主体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新农合参合率99.96%,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1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建档立卡识别农村贫困人口1.71万户6.19万人,完成“三无户”建房230户、农村危房改造710户、移民搬迁576户2560人。
2014年全县经济社会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总量仍然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重大产业化项目不多,建设缓慢,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仍然不强;三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非公经济发展缓慢,自主创业氛围不浓。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6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达到14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同口径),达到2.9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20.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分别达到28520元和9682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达到3.3%。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确保投资稳定增长。
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包抓责任,细化节点,加强专项稽查与督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计划安排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159.2亿元,年度投资49.9亿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7个,年度投资31.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年度投资1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0.4%;农村扶贫及统筹城乡发展项目27个,年度投资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社会事业项目19个,年度投资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8%;生态文明建设项目9个,年度投资1.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4%。计划安排重点前期项目125个,总投资162.5亿元。切实加快项目前期进度,落实重大前期项目工作经费,力促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切实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旅游、清洁能源、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策划、包装项目,逐步完善县镇两级项目库,计划新增贮备项目200个以上,投资300亿元以上。强化信息沟通,加强部门协作,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全年计划争取项目资金16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强项目日常检查和指导协调,完善招投标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程序,落实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环评、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工作责任,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进一步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采取BT、BOT、PPP等多种融资方式,解决项目资金瓶颈。强力突破招商引资,突出资源开发、新型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依托会展和推介活动,创新招商模式,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新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不低于60%。
(二)以城市建设为龙头,加速城镇化步伐。
按照“一河两岸五区”城市发展格局,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持续推进南岸新城开发,国道344县城过境段、关山快速旅游干线竣工通车,开工建设东南大桥、秦源大桥,基本贯通城区“四纵四横”路网体系。启动南岸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体育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全面竣工,建成南岸新城集中供热站。加快农商行金融大厦、联通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完善新区服务功能。加快东部商务区建设,建成规划二路、规划三路等路网体系,法院审判大庭和公安司法大楼入驻投用。建设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商住小区,打造城市新亮点。持续改造提升主城区,加快关山乳业商贸大厦、文华上林步行街、农产品步行街、西街三组安居小区开发改造,启动老南街、体育场、新民巷等片区综合开发。完成陇州广场、河滨市场四座公厕和陇马路停车场建设,加快西大街果品市场拆迁,启动综合市场建设。抓好一河两岸景观带补绿增亮,建成北河5号廊桥,开工建设江心公园,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按照“1650”发展战略,加速建设生态花园城市、亮丽小镇和美丽乡村。统筹推进中心村、中心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以工业园区为支撑,发展壮大县域工业。
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1号综合楼,引进6户以上食品企业入驻发展。新建金丰橡籽、五味子果酒生产线,年内达产达效。持续壮大乳品企业,实施飞鹤关山、和氏乳品扩产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抓好关山风电建设,加快华润丰台山风电、西安佳阳光伏发电、天津瑞能光伏发电、小水电及地热水资源开发等项目,努力建设新能源基地。做大新型建材产业园,优化规划布局,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众德汇陶瓷、天翔商砼等现有企业上等升级,打造新型建材生产供应基地。加快李家河煤矿开发力度,抓紧完成矿区规划设计及征地、拆迁等工作。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加大扶持引导力度,计划新增“四上”企业10户、小微企业100户、个体工商户1000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2亿元。
(四)以农业园区为引领,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坚持转方式、扩规模、提效益、促增收的思路,加快发展农业园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计划粮食作物面积49.4万亩、总产10.5万吨。提升奶畜产业规模效益,出台奶山羊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新建奶羊养殖场5个、家庭牧场30个,建成秦羊关中奶山羊良种繁育场,飞鹤关山乳业4万只奶羊基地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全面竣工并投入生产,努力建设奶畜强县。转变烤烟产业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烟叶4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加快果业产业化进程,新栽优质核桃1万亩、矮化苹果0.3万亩,建成西农大核桃试验站,引进2—3户核桃深加工企业,不断完善果业产业化链条。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市级4个。坚持分级发展、梯次推进,扶持3个省级园区做精做优,引导6个市级和8个县级园区晋等升级,全力支持飞鹤乳业奶山羊养殖园区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命名6个县级园区,奋力打造全省前列、全市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项目,维修改造干渠9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平方公里、平整土地4万亩。
(五)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关山草原、龙门洞景区为重点,精心策划包装旅游产业项目,引进一流开发运营企业,以大投入促进景区大开发。加快关山快速旅游干线建设,年内竣工通车。开工建设关山草原游客服务中心和关山草原核心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持续开展景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关山”亮丽名片,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速龙门洞景区建设,规划实施道文化产业园、综合服务区和景区整体提升工程,确保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推进秦源文化产业园建设,建成特色商业街、住宅小区及文物展厅。围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加快陇州社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提升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亿元,努力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农产品步行街、文华上林步行街、丽厦购物广场、河滨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2亿元,增长13%。
(六)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统领,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所学前教育幼儿园保育楼、2所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楼、7所学校教学楼、15所学校食堂及5所学校公厕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体育场全面投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建成县医院内科住院楼、李家河卫生院住院楼,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建成省级文明县城。健全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制,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就业,建成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4个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20个农村幸福院,民政综合服务楼、二郎山公墓、烈士陵园建成投用。加快陇州大地园林化步伐,重点突出县城、镇村绿化,持续做好“四线”(宝汉高速、国道344、千陇南线、陇马路)和5个省际窗口村绿化,精心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扎实推进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完成4镇25村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载体,持续开展违法排污企业整治活动,拆除燃煤锅炉,整治县城渣土车,整街推进餐饮企业油烟治理,规范建筑工地扬尘管理。开展“净水”行动,千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排放,建设千河南岸污水处理厂,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及污水回用工程,全面完成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3.3%。
(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扩大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改革成果。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探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新渠道。制定土地流转奖励政策,年内土地流转率达到15%。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农业人口进城进镇落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探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引进埠外商业银行及驻在机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组建担保公司、担保商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丰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围绕现代市场体系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改革等领域,明确改革方向和思路,积极稳妥、科学务实地推动各项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