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陇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做好农业防灾抗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5-11-27 17:10:17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做好农业防灾抗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10月27日县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陇县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19日

 

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做好农业防灾抗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我县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地区,南依秦岭,北靠六盘山,地质条件复杂,冰雹、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多发易发,严重威胁我县农业生产。今年以来,我县出现多轮强降雨、冰雹天气,苹果、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严重,特别是“7.18”冰雹灾害致使我县7.3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2.8万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7580万元,给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为了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目标,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制定本意见。

一、着眼于农业避灾,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思路和“优势互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规避灾害”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产品,打造“粮油为基础,畜果为主导,烤烟为特色”的区域特色农业强县。一要确定优化方向。要结合镇村实际,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解决产业趋同、规模偏小、生长成熟期不能规避灾害性天气等问题,实现产业发展与自然灾害防抗、避减合理有度、协调发展的局面。二要界定适生区域。针对我县雹灾、低温冻害频发的实际,分区域布局发展产业。千河川塬区可依托丰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奶畜基地县建设优势,巩固发展奶牛,大力发展奶羊养殖和设施蔬菜、水果产业;西部山区、南部台塬及沟壑区,适度种植烤烟;西北部浅山区的重雹村,要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突出发展奶羊养殖、设施蔬菜、高山蔬菜、核桃等产业。关山快速干线沿线村,要按照“一路一景”的要求,大力发展油菜、向日葵等景观农业。三要建强产业基地。要围绕30万只奶羊、6万头奶牛、4万亩优质烤烟、5万亩苹果、52万亩核桃、2万亩中药材基地和10条核桃休闲食品生产线、5个大型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目标,加强政策引导,主推农技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发展优势产业带,不断壮大奶畜、核桃、烤烟、蔬菜、苹果等支柱产业规模,提升“西部生态乳都”和全省核桃第一县建设水平。

二、着眼于农业防灾,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市场导向、多元发展、科技引领、园区承载”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要依托市场调结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园区为突破口,坚持生态建园、科技兴园,品牌强园,建设高水平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突出镇村特色,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适应性强、抗灾害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核桃、苹果、中药材种植及奶羊养殖等产业品种,实现以产量为主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主转变。二要结合气候条件调结构。在准确分析把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抗灾害性强的高效经济作物和木本作物。特别是重雹村(气象灾害分布图中深红色重雹区),要引导群众逐年减少烤烟种植面积,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三要强化服务调结构。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按照“突出重点、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与科研推广机构的合作,引进新技术,实验新品种。同时,加强对农民普及厄尔尼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科学避灾抗灾技术措施,积极推广抗灾减灾的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引导农民随市场调整结构,应对灾害天气,布局发展产业。

三、着眼于农业抗灾,加强抗灾体系建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坚持防抗结合、减避并重的思路,以“促生长、促早熟、防洪涝、防冻害、防冰雹”为技术路径,突出重点区域,狠抓关键环节,制定预案,科学应对,配套建设防雹和人影增雨设施。一要合理布局。要分析历年来我县冰雹灾害频发区域及强对流天气易成灾的特征,全面调研,制定优化全县炮点布局的意见。在已建成的12个防雹点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新炮点,调整解决作业辐射角度不准、覆盖不全等问题。二要完善设施。要切实解决通讯不畅、设备老化、信号传输不准确、专用作业车辆少、道路交通不畅、饮水困难等问题,争取省上先进的火箭炮等设备,提高作业信息化、精准化程度。三要建强队伍。要加强防雹员学习培训,充实增加人员,稳定防雹连队伍,提升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要适当提高防雹人员报酬待遇,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四要密切协作。积极与西安空指、兰州空指沟通衔接,争取时空管制等方面的支持和技术指导,确保全县各作业点在灾害天气时能够及时、安全进行防雹、增雨。五要在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果园先行试点防雹网,避减雹灾损失。

四、着眼于农业减灾,健全预警保险体系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把健全完善灾害预警机制、防抗应对自然灾害及农业保险作为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一要健立完善灾害预警、防控机制。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针对各类潜在气象灾害,组织农业、气象、水利等部门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集体会商,并深入重点镇村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依托陇县农业信息网、陇县气象信息网等公众信息平台,建立农业、气象、水利及灾害防控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提前落实防御措施。二要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组、防灾减灾专家组力量,科学评估灾害影响,根据作物受灾程度和生长发育进程,制定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科学抗灾技术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减灾措施。三要扩大承保范围。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和“三者兼顾、一低一保”(即: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实行低保费、保成本)的总体思路,科学设计农业政策性保险险种,扩大承保范围,巩固和扩大玉米、蔬菜、核桃等产业产品的投保面积,新增烤烟、苹果等险种,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要提高赔付效率。采取多样形式,不断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引导,在灾后理赔中,从快、从宽,让利于农户,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切实保护好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适当提高作物受灾后的损失赔偿金额,最大限度弥补灾害给群众带来的损失。五要建立风险基金。以财政和项目资金为主,探索建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解决农业救灾和灾民救助问题,帮助群众化解灾害风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